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21: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通过分析意象发现美,从而感悟美,并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美
二、调动感官来描写事物,并通过综述分解的方式来表达,并能自主展示比喻、拟人等手法在作者描绘美景、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初步了解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美学发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美的形象分析来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辅助: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二、导入
如果这时有一位同学过来告诉你:下雨了!你会怎么去求证他的话是否是真的?(去看——视觉,去听——听觉,伸手——触觉.......)
师总结,我们可以调动我们的感官多角度全方面感受雨、亲近雨。今天就让我们感官总动员,跟随被誉为中国抒情诗歌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体会雨不同的情致和风韵。
三、整体感知
在《雨的四季》这场多幕剧中,主角“雨”在不同的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多种美的姿态,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先在书上圈点出要点,用

”标识出“容貌”,用“()”标识出“性情”,用“
”标识出“观众反应”,用两字词语概括出“作者情感态度”,然后完成“雨的四季之旅图”
雨公演的季节
雨的容貌
雨的性情
观众反应
作者态度或者情感
四、品雨景语言之美
绘声绘色的向大家展示你喜欢的段落,用你的美读,感染大家,并与我们分享你喜欢的原因。
师总结:大家刚才从修辞、感官、关键字词、写作手法、句式特点的不同角度为我们做了精彩分享。大家以后分析写景文章或自己动手写景时也可以按这些规律来: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探究结构
我们刚从主体部分欣赏了“雨的公演”,作者融情入景,展现了雨在四季的魅力。默读第1、6、7段,找出文中直接表达对雨情感的字词。
1、第一段:“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引导学生读这句,“都”重读。试读出情感,所以作者才会大笔墨写四季的雨。这段是总说喜爱之情)
2、第六、七段:“爱恋”能不能改成个“喜欢”?(雨本来是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作者对雨的情感是生命对生命,是爱恋之情)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作者再次总说了自己对雨的喜爱之情。
师总结:由此可见,本文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谋篇布局的。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背诵
2、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总分式的结构特点,调动你的感官描写一件你喜欢的事物。
板书:
总:

永远美
喜欢
春:美丽、娇媚
喜爱

夏:热烈、粗犷
赞美
秋:端庄、沉静
敬重
冬:自然、平静
蜜情
总:
生命
活跃
感情
滋润
爱恋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