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关于散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学习目标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的怎样的独特的美?
白鹭之美,美在……
“是一首精巧的诗”
“一切都很适宜”
被人忘却的常见的美
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
白鹭形象图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飞行图
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
流线型结构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白鹭钓鱼图
清淡素雅的水墨画
白鹭瞭望图
孤独地站立
很悠然
一种嗜好
白鹭飞行图
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清澄的形象
具有了生命
《白鹭》是一篇诗性的散文。全文10段,可分四个部分:
一(1)用比喻写白鹭“精巧”的特点。
二(2—3)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
三(4—8)通过几幅画面表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四(9—10)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
郭沫若是如何表现白鹭之美的?你能在文中,找出《论美》中的相关的观点吗?
1、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2、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
3、文中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
1、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2、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歌”,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写作特点归纳
一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
二是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朗读《关于散文<白鹭>》
1、作者对《白鹭》的评论有哪些?
2、你从文中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和独到的认识”
散文的特点:随意性和多样性。
作家的不同的写作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风格
根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题目,要求生动形象,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根据课文填写:
1、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 )、巴金的( )、矛盾的( )、冰心的( )、也喜欢林语堂的( )、徐志摩的( )、汪曾祺的( )、秦牧的( )。
2、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 )、
( ),也有的写得( )、(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家谈散文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
1.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
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细读课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
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
(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
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感悟美点,完成两个目标:
(1)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
(2)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你对本文有何感悟?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
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 1 -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家谈散文》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白鹭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也学了不少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这里有一首专门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师引导学生朗读课前已抄录在黑板一角的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师:杜牧的《鹭鸶》诗中有画,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白鹭肖像图、碧溪钓鱼图、白鹭惊飞图、一树梨花图。
[第一环节,师生畅谈白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齐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师: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同学们朗读课文时思考作者观察了白鹭后,对白鹭的美有怎样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怎样独特的感悟。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生齐读《白鹭》后自由发言)
生1:对白鹭的美的独到的认识是: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师板书)
生2: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白鹭“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师板书)
[第二环节,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齐声):感悟 品味 欣赏
师:诗中有画,散文中也有画,现在由秀云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默读,一起来欣赏文中四幅画,看看作者是用哪四幅画来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秀云朗读全体默读后自由发言)
生(杂然答道):白鹭肖像图、清田钓鱼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师板书)
[第三环节,感悟 品味 欣赏]
师:同学们说说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声):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师: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认识。(板书)同学们在不看晓雪的评论文章的情况下,花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对散文《白鹭》的独特认识。
师:时间到。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都是各自对散文《白鹭》的独特认识,也一定是正确的,现在暂时搁在一边,等我们学了晓雪的评论后,对刚才的讨论进行修改,然后再展示你们修改后的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预习了《关于散文〈白鹭〉》没有?
生(齐声):预习了。
师:具体写对散文《白鹭》评论的是哪一段?
生(齐声):第4段。
师:齐读第4段,说说晓雪是怎样评论《白鹭》。(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师生:语言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用白鹭一样朴素的语言写成的仅500字的精巧美文;思想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将白鹭比作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独特感受,发现了白鹭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的对生活独到的认识;艺术上,“绝妙地描绘”,用四幅国画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第4段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是对《白鹭》的评论文字,后半段是摘举文中原句来支撑前文的评论观点。
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这里还有两段对散文《白鹭》的评论文字。(下发材料并指名朗读)
附材料1:再评《白鹭》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文末说“白鹭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附材料2:也评《白鹭》
散文《白鹭》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手法描绘了白鹭肖像、清田钓鱼、白鹭望哨、黄昏低飞四幅图画,用讲究神似、追求意境的国画传达了白鹭美在骨子里的气韵、传达了因为平常而被人忽视的美。为散文开辟了一条以国画写气韵、以气韵写平常美的创作道路。
师:材料1对《白鹭》的语言评价是“如白鹭一样朴素”,并调动了生活积累,联想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蓬勃的小草、墙角的花、黄昏中散步的老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生活中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材料2则仅从艺术手法上进行评论。
[第四环节,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师:现在花10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将刚才已讨论并形成对散文《白鹭》的初步的独特感悟写成一段100左右的评论。(小组讨论)
师:时间到,请组长展示讨论成果。
生1:在这随意性的文字中,有丰厚的内涵、深刻的主旨,看似无心构画却又不枝不蔓紧紧围绕骨子里的韵展开,这就是郭沫若的《白鹭》。清素、淡雅、大气而不拘束,全文仅500字犹如白鹭一般精巧雅致,有着如歌的优美,如诗的神韵。白鹭肖像、清田钓鱼、清晨望哨、黄昏低飞四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撼人心魄,回味无穷。
生2: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发掘了生活中美丽、优雅而被人忽视的白鹭,向我们展示了四幅唯美的白鹭图,整篇文章无不散发着一股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气质。文中的描写仅是数笔勾勒,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浑然天成,但意境深远。欣赏《白鹭》实在是一种享受,像在清幽的竹林深处品一杯香茗,任其余味缭绕舌尖,恬淡而沁人心脾。
生3:作者以一文人的敏感,意化白鹭为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现了白鹭因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察觉:飘落的叶,人视而不见,其化为春泥,谱写生命续篇;小小火柴,人视而不见,其燃烧自己,烛照他人。世间还有许多因常见而为人忘却的美丽,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明眸。
师:艳婷同学的“全文仅500字犹如白鹭一般精巧雅致”,黄晓同学欣赏《白鹭》像在清幽的竹林深处品茗般悠闲,让我想到立于树的绝顶的白鹭的悠闲姿态。绝美的比喻道破独特的感受。陈函同学的评论则调动了生活的积累,进行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第五环节,讨论 探究 演练]
师:本课通过大量接触评论文字,让同学们学会在吟哦讽诵、感悟、品味、欣赏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用百来字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讨论结果做在作业本上交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六环节,小结 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三篇文学评论文。如果直接教学文学评论文,对于初中学生显然太深奥了。几个同事聊起这一单元的教学都很迷茫,所以我选择了《散文家谈散文》上公开课,希望在评论文的教学上有所突破。
《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文字容量大,涉及文学评论专业知识多,教学难点多。针对上述教材特点,我大胆采用删繁就简、大题小做的办法,从单元主题“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出发,将本课的教学与中考试题中读书笔记的“感悟联想”结合起来,把“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并会用百来字表达自己这一独特感受。”作为设计这节课的核心理念。确定“形成独特感受,表达独特感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整节课安排了两次课堂活动和三次朗读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几个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活动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也贯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教学原理。
不足之处是: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学生需要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跟得上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 1 -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家谈散文》预习案
一、认识一位名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 ,又名郭鼎堂。 人。 家、 、
家、 家、 家、 家、 家。
二、了解一种水鸟:白鹭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三、课文《白鹭》赏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白鹭》3分钟,把不熟悉的字词写下来。
2、谈观后、读后的感受。
3、文章主旨
《白鹭》通过对 的赞美,讴歌了 。
4、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
5、白鹭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一种鸟,就象我们北方常见的麻雀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称赞他的自然之美呢?
6、文章6、7、8三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7、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8、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9、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读晓雪的《散文家谈散文》感知课文内容。
《散文家谈散文》预习案(答案)
一、认识一位名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二、了解一种水鸟: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三、课文《白鹭》赏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白鹭》,把不熟悉的字词写下来。
2、谈观后、读后的感受 ( 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主旨
《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赞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4、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先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后具体从静态美和
动态美分写白鹭具体之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
骨子里的散文的诗”作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5、白鹭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一种鸟,就象我们北方常见的麻雀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称赞他的自然之美呢?
明确:课文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们忘却他们的美。
生活中,人们常常认为“物以稀为贵”,以为常见的并不美。其实不然,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这被人忘却的美,正是作者刻意要挖掘的。告诉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自然美。
6、文章6、7、8三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提示: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7、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8、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提示: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9、关于《白鹭》的写作艺术
(一)、贵神韵勾勒、疏据实描写
提示: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么适宜,却没有从正面作具体描写。再如:”那雪白的蓑毛······黛之一忽则嫌黑。“除”铁色的长 青色的脚“有具体的描写外,其他都是虚的、抽象的、概括的描述。这种注重神韵的写法和一般描写不同。
(二)、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提示: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比较、突出白鹭的适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家谈散文》学习要点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一、基础知识
1. 给红色的字注音。
隽( )永 绮( )丽 睿( )智 蓑( )毛
长喙( ) 铿锵( )( ) 鸿鹄( ) 黛( )
寥廓( )( ) 嵌( ) 嗜( )好 鼐( )
2. 词语解释。
【冷峻】:沉着而严肃。
【婉约】:委婉含蓄。古人论词的一种风格
【隽永】:意味深长。
【绮丽】:鲜艳美丽。
【睿智】:英明有远见。
【蓑毛】:像蓑衣一样的毛。
【 喙 】:鸟兽的嘴。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 沦 】:水上的波纹。
【 漾 】:水面微微动荡。
【鸿鹄】:天鹅。
【寥廓】:高远空旷。这里指广阔的宇宙。
【 忽 】:(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10忽等于1丝。这里形容极少的、一点点的。
【 黛 】:青黑色的颜料。
【 嵌 】:把东西卡在缝隙里。
【嗜好】:特殊的爱好。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迈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隽美含蓄。
B.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C.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4. 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②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③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文学常识填空。
①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散文家晓雪说:“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_的最_________的文体。
②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
6. 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7.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以“季节”为内容写一段话。
例句: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例句: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juàn qǐ ruì suō huì kēngqiāng dai hú liáokuò qiàn shì nài
3. D
4. ① 排比 ②反问 ③比喻
5.
①形散神不散 随意性 多样性 固定格式 自由自在
②郭开贞 尚武 女神 屈原
6. 如“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 如: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春天的万紫千红、夏天的绿树浓阴、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
二、课文学习
1. 《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时,以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色。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
【明确】作者指出这些作家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2. 《关于散文〈白鹭〉》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文,再没有过多评论。这是散文家、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明确】对于具体的描写对象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出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这也似乎在证明,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这种“绝妙地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这种写法也体现了作者对文章风格多样性的见解。
3. 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明确】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 《白鹭》的第七段中写白鹭“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明确】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是:①从句式“人们说……可它真是……”来看,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如果认同人们的意见,一般不会运用这样的句式。②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的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美”“清澄”的优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5. 《白鹭》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一词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在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明确】“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6. 对《关于散文<白鹭>》段落大意的理解。
【明确】《关于散文<白鹭>》只有简短的七小段,但每一小段都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述了作者对散文的基本观点和对《白鹭》一文的看法。
第一段,表明作者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
第二段,扼要说明一些著名作家所写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三段,从郭沫若散文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比较中,说明自己更爱“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散文。
第四段,着重指出《白鸳》的写作特点。
第五、六段,引用姚鼐、莱辛的文论,意在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
第七段,总结全文,以原文赞美《白莺》的文字来赞美《白莺》这篇散文。
7. 对《白鹭》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的理解。
【明确】《白鹭》是一篇诗性的散文。全文共十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用比喻写白鹭“精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段),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
第三部分(4—8段),通过几幅画面表现自鹭被人忘却的美。
第4段是这一部分的总领,突出寻常之中的美丽。
第5段集中写了白鹭的形象美。
第6段描写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
第7段写白鹭孤立小树绝顶的画面,静中有动。
第8段写白鹭黄昏低飞的画面,动中有静。
第四部分(9—10段)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
中心意思: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鸥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三、深入探究
1. 《白鹭》的艺术特点。
一是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是巧用衬托比较手法。如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2.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对白鹭的赞美。你肯定也有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如对一种植物的钟爱,对一种动物的宠爱等,请用精当的语言赞美一番。
四、阅读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5.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6. 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7. 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明确】
1. 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2.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 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5. 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6. 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创作风格。
7. 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黄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中 考 解 析
1、黑龙江中考题: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2、连云港中考题:请依照下面例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要求:(1)与例句句式相同; (2)上下文语意连贯;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如“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解析:做这个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领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排比,还有比拟。二是每个比喻之间是“大”与“小”的包容关系。三是设喻的角度不能重复。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语意连贯、前后呼应、手法一样,句式相同。
2、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或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解析:题目的三点要求限定了仿写句的“形”式,人生的感悟则是仿写句的“神”韵。弄清例句的话题,表达所需的道理。
课 外 拓 展
散文欣赏
翠拂行人首
丰子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年,湖畔有香尘十里,春风把柳陌的碧绿都凝住,映得有半湖闲闲的春色。
那时,我还年轻,总爱过着雕鞍顾盼、有酒盈樽的疏狂日子,等闲了春的殷勤,柳的依依。
有一天,我向江南告别,只为自信抵得住漠北的苍茫。我对拂着的柳说:“你别挽留,我有出鞘宝剑,自可不与人群。”
蓦地,我从梦中醒来,发现了雨雪霏霏,发现了满头华发,发现了四壁空虚。
我已经很累了,什么都不愿想,只想念曾拂我首的柳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给加点字注音。
①长喙( ) ②铿锵( )( )
③镶嵌( ) ④嗜( )好
⑤赦免( ) ⑥为难(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
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
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
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
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散文<白鹭>》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 ) ②liáo廓( ) ③绮丽( )
④睿( )智 ⑤冷jùn( ) ⑥恬淡( )
2、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 。
3、第⑤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第二段中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吗?请列举一到两例并讲述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白鹭是一首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关于散文《白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 相关链接:
1、关于“白鹭”的诗歌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鹭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2、写一般文学评论的方法:
A、能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B、就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立意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分析评论;C、可以适当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评论文章;D、可以巧妙运用原文来评论。
答案
《白鹭》参考答案:
1、略。 2、C 3、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
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
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
4、本文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
却的美。
5、精巧 适宜
6、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7、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哨。理由:
(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
哨”之说;(2)文中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
悠然的。
8、(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
以美感;(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
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关于散文<白鹭>》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种散文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白鹭》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略。 5、略。 6、略。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 1 -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