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目 录
作者介绍
题解
疏通文意
课外阅读
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针对当时官吏烦政扰民现象而言。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苛捐杂税繁重, “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疏通文意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
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
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
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原来,当初 因病患病
好像骆驼一样 称呼
听说 很好 给…取名
本来 于是就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
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
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
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
以……为职业
他的 叫 名词意动用法
凡是 有势有权
全,都 接他到家中
供养 察看
即或 硕大茂盛
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实,结果实
蕃,多 即使 暗中观察模仿
没有谁 赶得上
第二课时
指导诵读并讲解三四五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
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
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
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活得久
茂盛 天性 罢了
指自然生长规律 尽 本性
性质方法 根 要舒展
捣土用的杵
这里用作动词捣土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
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
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
这样做了之后 离开 回头这里指看
抛弃 天然的品质
得到保全
本性不会丧失 妨害 生长
使它硕大茂盛
形容词使动用法
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
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
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形容词使动用法
这样 (他给树)培土
(忧伤他太)过分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
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
察看 猛兽的爪子这里用作动词
用指甲划破
树皮
本性 一天天的远去了
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所以不如我啊
即“故不若我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除了顺应树的本性)我又能做什麽呢
即“吾又能为何也哉”
疑问句种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
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
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
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
经验
治理(百姓)
(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使……繁多
喊 官府命令
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蚤织
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纺织
敲响鼓 聚集
慰劳 尚且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故病且怠。若是,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即“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懈怠 像这样
那麽和我们
从事的行业难道也有类似吗?
问者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
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好 我问种树
治民的方法 传播 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思考: “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根拳而土易 虽曰爱之, 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 其实害之; 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 虽曰忧之, 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 其实仇之。 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总结 全文
本文主题:
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写作特点
简洁而生动
对比与映衬
婉约而多讽
但文章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橐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拓展阅读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本诗作于永州。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诗中的西岩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于此,改名愚溪。本诗描写了诗人被谪闲居的生活,诗人自幸被贬,得以独来独往,无拘无束。但隐隐也不免流露出这种闲适似乎过于孤独了,而幸被贬的说法倒像是激愤而出的反语,正所谓意在言外,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