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某校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主持人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个烈士陵园是纪念下面哪次起义的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3.(2020年四川内江)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4.(2021年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5.下图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推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共同之处在于
从技术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B.从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C.从革命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D.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6.“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图中的
①
②
③
D.④
7.(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8.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助出谋划策,他亲自以谘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起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知
A.立宪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B.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合作的结果
C.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强大
D.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由此可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列强的侵略
B.思想的解放
C.重大的变革
D.民众的觉悟
10.(2021·河南南阳市·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所指的历史事件
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①②
②③
③④
D.①④
1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某校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主持人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个烈士陵园是纪念下面哪次起义的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3.(2020年青海)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先后顺序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
③洋务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4.(2020年四川绵阳)1908年,绵阳市江油人凌阗秘密散发讨清檄文,号召“驱逐满虏,勘定中原”。并于1911年11月19日,在江油两河口组织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5.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20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局如斯敢情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1)材料一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赞扬了近代史上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17.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请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以《伟人孙中山》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文中至少包含图示所反映的的六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结果,对孙中山的评价,以及从他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
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某校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主持人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个烈士陵园是纪念下面哪次起义的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经过一昼夜的奋战,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尸体遗骸,合葬在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孙中山评价黄花岗起义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安庆、绍兴起义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1908年2月镇南关起义领导人黄明堂、李福南等到河内向孙中山报告起义经过,孙中山勉励他们说:“此次起义,我们以少数同志占领了三炮台,显示了我们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此次起义已震撼了满清王朝,中国专制政体不久一定会被我们革命党推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20年四川内江)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解析】考查点:黄花岗起义。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七十二烈士之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该墓地是黄花岗七十而烈士的墓地,黄花岗起义是为推翻清王朝而爆发的革命起义。根据”七十二烈士之墓“可知该墓地与黄花岗起义有关,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故选D;图片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和鸦片战争、黄海海战以及天津保卫战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无关,排除ABC。故选D。
4.(2021年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难探索,B正确;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推行君主立宪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建立民主共和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故选B。
5.下图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推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共同之处在于
从技术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B.从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C.从革命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D.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答案】B
【解析】依据左图谭嗣同被处死前高呼的诗歌,右图辛亥革命的问题,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依据课本所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属于中国近代化在政治制度层面的探索,从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从技术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A项不合题意;辛亥革命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共和制,但不是从革命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C项不合题意;1915年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图中的
①
②
③
D.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1911年武昌首义的历史意义,即武昌起义使得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②就是武昌,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7.(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答案】B
【详解】
日记内容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响应,是辛亥革命的发展,故选B;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日记内容不是辛亥革命的原因,排除A;辛亥革命胜利指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排除D。
8.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助出谋划策,他亲自以谘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起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知
A.立宪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B.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合作的结果
C.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强大
D.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帮助革命党人出谋划策,推动了各省纷纷独立,可见辛亥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多方力量合作的结果,B正确;革命派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不是立宪派,A排除;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既有革命性,也有软弱性、妥协性,C排除;辛亥革命的主力是湖北等地的新军革命士兵,并没有广泛发动民众,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排除。故选B。
9.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由此可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列强的侵略
B.思想的解放
C.重大的变革
D.民众的觉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由此可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重大的变革,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2021·河南南阳市·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分析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脱离群众基础等。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所指的历史事件
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①②
②③
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义旗”中的“武汉”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于武汉地区;“天下应”
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因此可知该事件指的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③排除;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新中国成立,④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某校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去烈士陵园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主持人介绍烈士事迹时,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个烈士陵园是纪念下面哪次起义的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经过一昼夜的奋战,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尸体遗骸,合葬在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孙中山评价黄花岗起义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中国南方爆发的一次范围最大的反清革命斗争,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安庆、绍兴起义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1908年2月镇南关起义领导人黄明堂、李福南等到河内向孙中山报告起义经过,孙中山勉励他们说:“此次起义,我们以少数同志占领了三炮台,显示了我们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此次起义已震撼了满清王朝,中国专制政体不久一定会被我们革命党推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0年青海)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先后顺序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
③洋务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戊戌变法;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故各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故A符合题意。B、C和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A。
14.(2020年四川绵阳)1908年,绵阳市江油人凌阗秘密散发讨清檄文,号召“驱逐满虏,勘定中原”。并于1911年11月19日,在江油两河口组织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知道两河口起义发生的背景是辛亥革命。
【解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第二天,新军占领武汉三镇,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两河口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是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发动的,故两河口起义发生的背景是辛亥革命。
15.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20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张改革的进步人士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进行了戊戌变法。主张革命的进步人士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进行了辛亥革命,所以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局如斯敢情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1)材料一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赞扬了近代史上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答案】(1)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气概。
(2)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解析】
(1)依据题干“危局如斯敢情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于啼泣之余……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材料一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气概。
(2)依据题干“1911年10月10日……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党人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3)依据题干“皇帝…都可以被打倒……不可阻挡了。”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7.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请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以《伟人孙中山》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文中至少包含图示所反映的的六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结果,对孙中山的评价,以及从他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答案】内容要点:1894年创建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它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907年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或答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
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或答,标志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评价: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优秀品质: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解析】
《伟人孙中山》
1894年创建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它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07年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由此我们得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