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认识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是渊源。
学习难点:近代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认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
时空坐标: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阅读教材“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政治制度及主要内容,并分别概括其特点。
2、试从权力机构及其产生方式、职责等方面,比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二)阅读教材“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2、简述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的标志及其作用?
3、简述英国议会君主制确立的过程?说明其演变的特点?
(三)阅读教材“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近代西方英、美、法三国的政治制度及确立完善的过程?
2、比较英法美三国近代政体的异同。
3、结合本课及第1课内容,说明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演进的不同趋向及其原因。
古希腊
情境一:阅读课本P8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国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主要司法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由选举产生
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情境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
轮番而治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少数人(男性公民)的民主。
斯巴达
情境三:阅读课本P8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国王
世袭继承
长老会
议员仅30人,终身任职
监察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权力有限
垄断军事统帅权
主持国民大会、审判国王等
特征:寡头政治
罗马共和国:情境四:阅读课本P9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有两人,一年一任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征:贵族寡头政治
罗马帝国:帝制(独裁统治)
元首制
形成:
特征:
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
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虽然屋大维声称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像皇帝一样行事,在损害元老院和公民议会的情况下集大权于一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特征:
帝制独裁
1、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国家
政权管理;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4、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
且有任期。
2、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同:
异:
1、国家政治制度不同:
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制;
2、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1、中古早期政治制度
(1)建立与演变:
(2)主要特征:
材料一:查理曼帝国下得到采邑的大贵族和大地主成为公侯伯子男爵,都是皇帝或国王的臣下。这些人又把自己的采邑分封给小贵族,如骑士、乡间的绅士。这些采邑的面积大至一个郡,小至一个村,围绕着采邑,组成了各级贵族的领主附庸网络。
材料二: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
①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②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时有冲突。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法国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标志(三级会议的召开)三级: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作用: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1、开始:
《大宪章》的签署
(1)背景: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3)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2)时间:1215年,强迫国王签署《大宪章》。
2、权力加强:13世纪后期,英国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3、发展完善: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特点: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过程:
3.英国:议会君主制
(1)开始形成:
(2)逐渐加强:
(3)新的时期:
2.英国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
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国会。除大贵族外,每郡另有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
13世纪中后期,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议会分成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议会成为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共商国是的平台。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则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1)确立: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2)发展:
1714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
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3)完善:
思考: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反映了什么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内阁(首相)
君主
上院(贵族院)
议会
下院(平民院)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力转移
解散议会
监督
负责
多数组阁
任命世袭
权力转移,形式任命
提请国王
选民选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
③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④责任内阁制:内阁实际掌握政府的权力。内阁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演变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英国:
君主立宪制
2、美国:
联邦共和制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
(1)背景: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2)确立:
1787年宪法
①联邦制: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
③人民主权:
总统、议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
(3)完善:
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美国的法律和制度。
3、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1)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争取共和制的斗争历经反复。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題反复较量。......1872-1873年补选议员,共和派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赢得巨大胜利。......保皇党人惶恐不安,......顽固的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然而,广大的工农群众及士兵强烈反对帝制,资产阶级共和派也赞成共和制,结果他们不得不放弃政变阴谋。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此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一票共和)。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资本主义共和势力
君主派封建势力
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在政治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实际权力有限,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知识拓展
中国
西方
趋向
原
因
经济
政治
思想
历史传承
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的不同趋向及原因
中国
西方
趋向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代议制确立、发展
原
因
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
地域辽阔,专制统治利于国家统一
地小人少,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思想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想等的束缚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历史传承
大陆文明,专制日久
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的不同趋向及原因
结语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公元3000多年
上古时期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公元476年
中古时期
1500年
近代以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的产生与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