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07:50:3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了解现代新诗
定义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特点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代表流派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了解浪漫主义
含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内容
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手法
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一、导入新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郭沫若先学医,后从文,阅读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深受影响,创作丰厚。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笔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集《女神》等;历史剧《屈原》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开创者之一。
郭沫若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中国新诗的奠基者。
代表作:《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
《地球,我的母亲!》
2.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王昭君》
《蔡文姬》
3.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有原创性的贡献。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
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北冰洋-太平洋
给全诗标出节奏和重读,诵读全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理清结构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这一行有什么作用?
这一行是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毁坏,指打烂一个旧世界,挣脱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创造,指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新的宇宙,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努力,指呼唤要坚持,有恒心,有理想,有担当与责任。诗人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在世界面前积极的、奔放的、不受约束的自信与决心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其色彩,突出其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使读者从多层面去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分析意象
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宏大、阔远、壮丽、雄奇、气势磅礴
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问题探究
1、诗人为什么要在诗中描绘滚滚的洪涛?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知道,诗人被五四运动深深震撼了,诗中描绘的滚滚的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来说,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人借此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发人们以全部的力量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
2、如何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这首诗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所以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自然景观与诗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交融一体的境界。
诗人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是对“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精神的讴歌。诗中出现的云的怒涌、海的狂潮,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而诗人所着力赞颂的“力”,也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诗人对“力”进行歌颂,歌颂了它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它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它的韵律(力的律吕),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3、本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鲜明地展现了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现的进取,乐观精神,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本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中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妻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得自由奔放。本诗还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如“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等排比句式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4、如何理解诗歌中的
“力”字?
①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
②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高亢激越的探索创造的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