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通过地基问题说明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般是先把它分成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求出整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是分解求和的方法;很多组合图形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还介绍了减掉求差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怎么简便就怎样计算。本节内容只出现了由两个简单图形组合成的图形,在补充内容中提供了一些较难的图形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包括分解求和法及减掉求差法;让学生在计算面积的同时,能够记住其它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合理分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相应的尺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大屏幕上的这些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那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由一些图形拼成的。
师: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例题讲解。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例题),仔细读题,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思考、交流。
师:可以把地基分成了两个长方形。
师:分成的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能求出来吗?怎么求呢?
生:竖着的长方形的长是40米,宽是18米,40×18=720(平方米)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很好!那横着的这个长方形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
生:整个的长是60米,减去竖着的长方体的宽18米,剩下的就是这个横着的长方体的长,60-18=42(米),它的宽是18米。
师:他说的对不对?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对!同意。
师:非常好!就是这样做。那你们快把它的面积求出来吧!
学生作答并汇报,课件出示,集体订正。
师:还有一种作法是把地基分成了两个梯形(课件展示)。此时面积又该怎么求了呢?
生:第一个梯形的上底就是40-18=22(米),下底是40米,高是18米,所以这个梯形的面积就应该是(40-18+40)×18÷2。
师:很好!那第二个梯形再怎么求呢?
生:第二个梯形的上底是60-18=42(米),下底是60米,高是18米,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了。
师:说的真好!那大家也按照这种方法求一求。
学生作答并汇报,课件出示,集体订正。
2、探索新法。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分割法。同学们再想想用分割法还能怎么求?
生:我的做法和第一中方法相似,就是把整个图形分成了一个小的竖着的长方形和一个大的横着的长方形。
学生如表达不清楚,可以让其板演。
师:你的做法很不错!同学们来看一下这种方法(课件展示)。同学们也按这种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作答并汇报,课件出示,集体订正。
师:那除了分割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这样补上一个小长方形,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学生板演)。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补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求。
师:你真厉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做法(课件展示)。
师:这样,用大长方体的面积减去小长方体的面积就是该地基的面积了。我们把这个同学的方法叫添补法。我们可以利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那我们再按照这种方法求一下地基的面积吧。
学生作答并汇报,课件出示,集体订正。
3、当堂训练。
教材第65页练一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大家相互说一说。
教学反思:
没有读透教材,没有认真看透教材传于我们的信息,我们对课堂的把握就会有所失,也给我敲响警钟。对于本节课,《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是面积知识的提升和发展。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以往解决图形问题的经验很快想到利用分割的方法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再加起来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对于添补图形这种方法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尽可能想出更多的不同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讨论时,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的方法不够理解。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
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用转化的思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收获。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各环节时间的分配。本节课在各环节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对各环节有个提前预设,引导孩子们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进行中,给于人的印象为赶,这就不能照顾到后进生,导致他们对本节课失去学习欲望。语言艺术方面,本节课的课堂评价在引导孩子们过渡环节以及布置任务的目的性上不明确,导致花费时间在纠正孩子们对于不同的答案的判断上。本节课没有在最后引导孩子们达到“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不足。孩子们的倾听上。这需要课堂上,老师时刻关注未回答问题学生的课堂集中度,比如多问些“你们同意吗?”“和你的观点相符吗?”这可以使孩子集中思想,但本节课没有做到,感到遗憾。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今后要继续做到:1、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与活动。2、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还需进一步加强。3、继续努力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