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题目:《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学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感悟代数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到这个大教室里一起上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最棒的表现展示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咱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课件出示)
1、在下面的○内,填入“>”、“<”或“=”。
2+3○6
3+2○5
50+30○60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20+(
)=50
50+(
)=100
(
)×
2=4
5
×
(
)=30
师:做了这么多的题,有的同学该想了,这些知识太简单了!可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就在这些算式里。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等式。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根据填写的结果给这些式子分分类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讨论提示:
1、你把这些算式分成了几类?
2、你是怎样分类的?
3、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第一组式子左右是不相等的;
第二组式子左右是相等的。
师:这些“等号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板等式)剩下的这些都是不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它不等式,咱们今天就来研究跟这些等式有关的知识。
师:其实像这样,等号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式子,还有很多,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
生:·······
(二)、认识方程
师:再来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生:天平
师:你对天平都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师:当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这种平衡状态,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吗?
生:等号
师:如果现在老师在天平上放了一些砝码,看看你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它表示出来?
(课件展示三组,学生边说教师顺势板书)
生1:20+30=50
生2:50+50=100
生3:60+30=90
师: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又放入了一个苹果,(课件展示)这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是多少?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生回答)
师:像苹果这样,我们不知道它的质量是多少,就称它为未知数(板未知数)未知数一般用字母x来表示。
师:现在我们就用x来表示这个苹果的质量,谁能列出这个等式?
生:30+X=80(教师板书)
师:再看这两个呢?(课件展示)
生1:2X=100
生2:X+10=50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等式,比较一下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说)
生:右边的都含有未知数。
师:那么像这样的就是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方程(板题:方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才是方程?
(多找学生叙述,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那你能说出一个方程吗?
(多找学生说)
课堂及时练:(课件展示)
判断一下,这些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说理由。
(三)探究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式子,(课件展示)找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和方程,想一想,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内讨论并汇报交流)
师:老师用集合圈表示了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想一想大圈代表什么?小圈又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
师总结强调:等式中包含方程
课堂及时练:(课件展示)
看看谁的说法是正确的,谁的说法是错误的?并说一说理由。
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
2、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
师:看来大家对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方程的小资料。(课件出示)
四、巩固新知
师: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量,用方程就能轻松的表示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课件展示)
1、看图列出方程
2、先读一读,再列出方程
3、挑选题目,列出方程
(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数量关系)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多,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了方程的世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的体会方程的作用吧!
板书设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0+20=50
30+X=80
50+50=100
2X=100
30+60=90
X+10=50
教后反思:
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体会很多。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方程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由此可见这节课是对方程的认识,但不能脱离等式,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就要围绕着这些设计教学。因此首先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等式,什么是不等式,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教学时先通过复习旧知展示了一组算式,然后我放手给孩子,让他们大胆去给这些算式分类,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孩子们讨论之后,让其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在分类过程中,使孩子自觉认识得出等式与不等式,随后教师总结出等式概念也便水到渠成,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概念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在实际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方程
课上我先出示了天平的教学图片,让学生猜猜它的名字,并说说对它的了解。用天平的平衡找到两边物体质量相等,从而得到等式。而且在观察天平平衡列式过程中建立未知数的概念,紧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由天平平衡状态下得出的算式,进行比较式子的异同,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得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概念。概念的构建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这样一步一步,让学生从浅到深,一点一点掌握知识,得到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知道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算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成两类,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随后抛出难题: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得出重要发现
:
等式中包含方程。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在得出等式、方程以及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时,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和空间比较大,但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它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就失去了数学灵魂。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探究的时空,让他们发现内在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的是教师,可能是我的经验有限,应变能力较差,.引导语言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此外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都是我以后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总之,反思自己的得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