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3、通过欣赏《百鸟朝凤》,体会唢呐的音色和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乐器:唢呐。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二、新授:
1、欣赏唢呐名曲《百鸟朝凤》
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唢呐的音色是什么样的?
2、认识并区分唢呐和喇叭。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唢呐配喇叭》。初听歌曲,听完之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是热烈的还是舒缓的?
4、复听音乐: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
5、再听歌曲,
说说那句比较难,单独教唱。
6、跟着范唱录音小声哼唱一遍。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教唱。
7、接龙唱。
三、拓展练习:用打击乐器伴奏。
1、自由练习。
2、小组派代表上台(机动)
3、全体合奏。边奏边唱。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不但体会了民族乐器唢呐声音的美妙,也学习和表演了歌曲《唢呐配喇叭》,同学们不但学习热情很高,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将合作精神发扬光大!
《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比较短小,有韵味。是一首湖南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家欢乐气氛。歌曲虽然简单,但学生唱好唱准并不容易。而且发“阿”的音比较多,开口音多,学生的声音就很容易咧。所以在唱前或唱中都要注意到将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声方法上。因此平时的发声训练对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将歌词的每个字先换成lu来唱,纠正错误的发声习惯,形成良好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在唱lu的基础上再换成la的音,并让学生在唱la时心里想着发lu的声音。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歌唱。
歌曲中的衬词“里乐拉”是表示两种乐器竞相吹奏的乐声,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有趣。所以在唱这句歌词时,应唱的轻快、有弹性。教师最好给学生范唱这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两个“里乐拉”一问一答,还可以唱出一些变化。第一个“里乐拉”唱时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唱时弱一点。对歌曲的细微处理,会为歌曲增色不少。
在课堂上,孩子们都喜欢以不同的方式尽量表现自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请出个别孩子单独为大家演唱,其他孩子没对演唱者进行评价,并给予帮助这一过程,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了孩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学习精神,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理解。
通过反复听、唱、说、动,学生感受和理解了歌曲的音乐情感,再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和即兴创作,运用自己的方法为歌曲伴奏。运用身体的动作即兴表演,再次体验和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情境的创编,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体验了劳动生活的乐趣,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最后我还让学生们边唱边表演,发挥他们劳动时的带劲,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