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学
校:
执
教
者:
任教年级:二年级
指导教师:
教学内容:
聆听《糖果仙子舞曲》
教材分析: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1890年12月,柴科夫斯基应彼得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舞剧根据德国作曲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而成。舞曲是G大调,2/4拍,钢片琴为主要的演奏乐器,它奇妙的音响增添了乐曲虚幻的色彩和仙魔的气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通过前一年的音乐课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一定的听辨、表演能力,在聆听、演唱方面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断与连及力度的变化。
2.
能随乐曲力度、音色等的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
3.
初步感受芭蕾舞剧,认识钢片琴,了解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断与连及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计意图:肢体游戏导入,利用舞动身体体会感受音区的高、低、跳跃、及力度的变化,为后面聆听乐曲做好铺垫。)
1.
肢体游戏,打开身体
师用高、低、跳、保持、捏拳的手势指挥,生随老师的手势变化身体。
音乐律动,感受音乐
师带生随《天鹅之死》的音乐,用身体表现天鹅翅膀展开、收、保持、看。
作家简介
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师:你们来听听这部作品的感觉和《天鹅之死》一样吗?
揭示课题,简介剧情
二、新课学习(设计意图:在聆听、模仿、律动、表演创编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听辨主题音乐,随乐曲力度、音色的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一)聆听A乐段
1.
学习魔法,感受断连
师带生学习点和转两种魔法。
初听A乐段,表现断连
师播放A乐段,
生聆听并表现点和转。
师:你们什么时候用的点魔法?什么时候用的转魔法?
念读咒语,熟悉节奏
师出示咒语图并带生练习边点魔法边念读咒语。
再听A乐段,进一步熟悉节奏
师播放A乐段音乐,生随音乐表现点和转。
认识钢片琴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模仿演奏并哼唱。
角色扮演,表现A乐段
师播放A乐段,生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听全曲,了解乐曲结构
师播放全曲,生听辨并表现A乐段。
师:我们施魔法的音乐出现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二)聆听B乐段
1.
初听B乐段,感受重音
师播放乐曲B段(剪辑的),生随音乐用“找”和“攻击”两个动作再现“战斗情景”。
2.复听B乐段,听辨形象
师:当你听到落荒而逃的音乐时,用你的动作告诉我。
师播放B乐段,生用动作表现落荒而逃。
3.再听B乐段,完整表现
师播放B乐段,生分角色表演B乐段。
(三)聆听全曲,完整表现
师播放音乐,生随音乐表演全曲。
三、拓展(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糖果仙子舞曲》和乐曲的滑行乐谱,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作品,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1.
欣赏芭蕾舞剧视频,初步感受芭蕾舞剧
师播放视频并简介芭蕾舞,生欣赏。
观看滑行乐谱视频,感受乐曲旋律走向
师播放滑行乐谱视频,生欣赏。
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