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两首课件(49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8古诗两首课件(49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6: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古诗二首
8.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人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明白想要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感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哪四个吗?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图片导入
鹳雀楼
鹳雀(guàn
què)楼,又名鹳鹊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初读古诗
白日
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善写边塞风光,其诗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作者简介
再读诗歌,逐字理解诗句:




尽,




流。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品读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目,




楼。










想要
穷尽,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读读想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和“依”有关的词语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如:依靠、依偎……
太阳是怎样依着群山慢慢下沉的?
依靠
登楼所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靠着山怎么样?从哪个字读出来的?谁能把这种景象完整地说出来?
消失、完
登楼所见
傍晚的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完、看尽
“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就是眼睛,这里是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登楼所想
只有站得____,才能看得____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了: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的画面画下来。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再读诗歌,感悟哲理
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读一读
拓展延伸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lóu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jìn

书写指导:
上中下结构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结构:
部首:
huánɡ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cénɡ

登鹳雀楼
所见
所想
白日
黄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壮阔,雄浑
积极
进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8.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上节课,我们随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眺望黄河美景,这节课,诗人李白会让我们欣赏哪里的景色呢?
庐山瀑布
复习导入
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主要作品:《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1.大声朗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多读几遍,读顺诗句。
初读古诗
瀑布(pù
bù)
香炉(lú)
紫烟(yān)
遥(yáo)看
挂前川(chuān)
怀疑(yí)
银河
落九天
我会读
日照
香炉
生紫烟,
遥看
瀑布
挂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尺,
疑是
银河
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你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瀑布的位置,好像“挂”在山上。

读懂了李白游览庐山时的天气是晴天。
品读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庐山香炉峰
为什么会“生紫烟”呢?
因为庐山太阳高照,瀑布飞泻形成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而上,阳光透过水汽发生散射,呈现出紫色,好像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所以李白写“生紫烟”。一个“生”字把水汽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从远处看
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色丝带从悬崖直挂到山前。
“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这两句写了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景象。
如果你来到庐山山脚抬头仰望瀑布,你会想到什么?
仿佛看见珍珠串成的帘子挂在山前。
仿佛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直泻下来。
仿佛看见青山中闪着银光的带子。
……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高高的香炉峰,有银河一样的瀑布飞流直下,多么令人震撼!多么雄伟壮观!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关于瀑布的诗词
拓展延伸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昭”窄、大,“灬”宽、扁,“昭”,
“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
“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灬”上合下开。
zhào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末笔捺改点;“户”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yān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ɡuà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独体字
丿
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
chuān

结构:
部首:
ch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