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课时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理解“旗帜、制服、坦克”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政
宾
盏
栏
汇爆
宣
帜
阅
制坦
距
隆
射
字词学习
八盏
汇集
旗帜
检阅
瞻仰
隆隆声
射入
爆发
宣告
高潮
距离
排山倒海
上半部分为“戋”,不要少写一点。
右半部分为“暴”,注意底下不是“水”。
左半部分的第六笔斜横和第七笔撇画不要穿过第三笔的竖段。
右下部分为“
”,不要少写一短横。
会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1-4)
(5-10)
(11-13)
(14-15)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请浏览课文,在有关语句下面画标记。
段落中心句往往提示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内容。
自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部分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读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群众入场这一场面的?用横线画出写“点”的句子。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默读第5~10自然段,说一说:典礼仪式的过程是怎样的?着重描述了哪几个小场面?
典礼开始
奏唱国歌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请自由读第5~10自然段的三个场面,用“____”画出“点”,用“ ”画出“面”。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读了这些描写“点”、“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点”的句子都是在写毛主席;“面”的句子都是在写三十万群众。
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描写毛主席?
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
点
聚焦典型
朗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找找这部分用到了几个“一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写了五个“一齐”,表现了群众的激动喜悦和气氛的热烈庄严。
面
烘托氛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
7
开国大典
自由读第11~13自然段,说说这个场面描写了什么内容。
检阅部队—各兵种行进—群众欢呼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阅兵”这个场面的?
按各方阵行进的顺序来写。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点面结合写“阅兵”的场面。
作者在“阅兵”场面中写了哪些“点”,写了哪些“面”?
点: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面:受检阅部队的整体情况;群众的表现。
对比举行典礼的三个场面的点面描写和阅兵式中的点面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很集中。
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点一面,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次性罗列多个点。
小结:点面结合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富有变化。
一点一面 多点罗列
读下面的句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批一批:默读课文,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在句子旁作上关键词批注。
2.读一读: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激动喜悦的心情。
结构梳理
开国大典
点
结合
面
聚焦典型
烘托氛围
一点一面
多点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