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课时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会概括小标题,并简要复述故事。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豪杰,他们的名字被刻入石碑,他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新课导入
邱少云
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敢于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海拔1105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险峰。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而闻名。
背景资料
1941年日本军队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军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军进行激战。
字词学习
日寇
悬崖
攀登
山涧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不屈
雹子
屹立
喜悦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
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或傲视他人。
理解词语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中指班长毫不犹豫做出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理解词语
第一组: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第二组: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比较下面两组词语的感彩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壮士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事情发展的顺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五位壮士的哪些壮举呢?
接受任务
(
)
(
)
(
)
跳下悬崖
方法:1.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五位壮士的哪些壮举呢?
接受任务
(
)
(
)
(
)
跳下悬崖
方法:1.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领悟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粉身碎骨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不屈
惊天动地
听写词语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并理解。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写作方法:先从整体概括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
对五位壮士群体的概括描写→“面”的描写
对五位壮士个体的具体描写→“点”的描写
点面结合: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
默读课文,想一想:第3~9自然段哪些地方运用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点”的描写和第2自然段中“点”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之处: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
不同之处:第2自然段对五位壮士逐一进行了描写,罗列了多个点;而第3~9自然段,对班长马宝玉的描写更多、更具体一些,这是一点一面的交织。
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圈画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在句旁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说一说:从这个片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班长的坚定、果断?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说一说:从这个片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班长的坚定、果断?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画出描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画出描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班长已经负伤了,为什么动作仍这么快?力量仍这么大?
班长马宝玉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杀敌的决心。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上你感受深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的雕像,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结构梳理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
)
(
)
(
)
跳下悬崖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忠于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