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侵、略、垒”等9个生字,会写“侵、略、筑”等10个生字。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
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观看视频,了解背景
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观看视频,了解背景
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临平津,南至沧石路。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封锁沟、封锁墙: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
观看视频,了解背景
“大扫荡”: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
观看视频,了解背景
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指实行封锁政策,用密集的碉堡封锁某个区域。碉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
观看视频,了解背景
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侵略
修筑
粉碎
领导
打击
迷惑
游击
坚持
堡垒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1.请同学按照正确的姿势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4.严格按笔顺描写。
书写指导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党:注意前三笔是竖、点、撇,不能写成点、点、撇。
堡:上长下短。
蔽:下半部分中“?”
的笔顺容易错,应为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攵”不要写成“夊”。
陷:要注意写“臼”时,先写左边,后写右边,最后封口。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自己的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完成阅读单第一题,并记录好时间
1、初读课文,我用了
分钟。一看到课文题目,我就产生了一
个疑问:
带着这个问题,我知道了:
。
2、此时,冀中的地道战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完成阅读单第二题
1、为什么说“冀中的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它奇在哪里?请在文中用
标记出来
。
2、完成思维导图
奇迹
构造“奇”
防御“奇”
联络“奇”
作用“奇”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的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什么特点和作用?
(2)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是个奇迹?勾划有关的语句,在文中写上批注。
2.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精读课文,汇报构造“奇”
一、构造“奇”
1.地道位置隐蔽,高度合适
高度合适
位置隐蔽
精读课文,汇报构造“奇
一
、构造“奇”
2.地洞容量大,用途广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容量大
用途广
精读课文,汇报构造“奇
一、构造“奇”
3、设有气孔,可透气、可采光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透气、采光
精读课文,汇报构造“奇
1、书写本课生字
2、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课后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课后作业
8
冀中的地道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复习上节课内容:说说地道结构的主要部分与作用。
气孔
大洞
地道
小洞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的5-8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什么特点和作用?
(2)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是个奇迹?勾划有关的语句,在文中写上批注。
2.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精读课文,汇报防御“奇”
二、防御“奇”
出口隐蔽,设有机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象地写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
精读课文,汇报防御“奇”
二、防御”奇”
防火、防水、防毒气
火攻、水攻、毒气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
用吊板来挡毒气。
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
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精读课文,汇报防御“奇”
三、联络“奇”
既有“无线电”,又有“有线电”,通信畅通
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
精读课文,汇报联络“奇”
地道里面可就有“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预示着什么意思是早就
约好了的。
“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精读课文,汇报联络“奇”
四、作用“奇”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精读课文,汇报作用“奇”
全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这几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奇迹,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你还听到过哪些抗日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小英雄雨来
英雄王二小
狼牙山五壮士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奇迹
构造“奇”
防御“奇”
联络“奇”
作用“奇”
顽强斗志
无穷智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