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自主复习】
【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
1.
英王“统而不治”:《权利法案》颁布时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议会制约。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责任制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4.君主立宪制的运转
【认知深化】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经典例题】
(2016·浙江文综·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各国效仿的理由是英国的国王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的政治传统,推动英国从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英国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没有提到殖民主义和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由于革命没有流血而被各国所推崇,其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只能说宣告了英国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但不能说宣告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英国的传统的政治制度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涉及到英国启蒙思想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课时检测】
1.(2020·合肥模拟)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
( )
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
【答案】A
【解析】国王征收赋税须得到全国公意许可,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大宪章》的限制,故选A;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时间不符,排除B;《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排除C;社会契约思想流行于启蒙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
2.“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英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 )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答案】C
【解析】
“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是议会限制国王财权的表现,故选C;A与本题考查的意图明显不符,且A的表述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故排除A。B与史实不符,排除;“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英镑”这是英王自己的钱,有权支配,排除D。
3.英国历史学家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限制王权的问题
C.具有深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权利法案》除了在王位继承方面有创新以外,它只是将原有法律进行汇编,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C正确;A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B错误;《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D错误。
4.
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
( )
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
B.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受到了限制
【答案】B
【解析】政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国王退出权力中心,这对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起到推动作用,故选B;政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不能说明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排除A;国王是主动放弃行政权,没有体现出矛盾激化,排除C;国王是主动放弃行政权,并非权力受到限制,排除D。
5.(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国王淡出政坛
C.议会两党制形成
D.内阁权力增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正是君主立宪制,故选A;“国王淡出政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说的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排除C、D。
6.(2021·合肥模拟)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的1689—1782年间,在政府决策和大臣任免领域,英国国王作为国家行政首脑仍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王权衰落情况并不明显,议会对国王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说明当时英国
( )
A.议会无法限制王权
B.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C.光荣革命遭到怀疑
D.国王仅有名义权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的一个世纪,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依然具有一定的权力,影响着英国政治生活,故B符合题意。《权利法案》颁布后王权受到议会限制,排除A。题干并未否定光荣革命的积极影响,排除C。题干并未强调国王的名义权力,排除D。
7.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曾在2017年解散议会重选,但她本人又在2019年因议会的不信任而被迫辞职。对于英国最高权力的运作,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
A.内阁向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C.英国最高法院有权对首相和议会进行违宪审定
D.首相、议会、最高法院形成三权分立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曾在2017年解散议会重选,但她本人又在2019年因议会的不信任而被迫辞职,说明内阁向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选A;结合所学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B;材料中提到首相和议会的关系,没有提及最高法院,排除C;美国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形成三权分立的关系,排除D。
8.如表为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 )
人口数
选邑
100-200人
40-50个
50-100人
14个
20-50人
20个
10-19人
4个
5人
1个
无人
2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
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可知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相符,因此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故选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说的是选区与人口数的比例,并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材料中只是19世纪初英国选区情况,无法体现出资产阶级壮大的过程,排除D。
9.(2021·九江模拟)1837—1901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
C.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
D.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
【答案】D
【解析】
“她什么都没做”却享有盛誉,说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反映了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
10.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宕性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 )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可知,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宕性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可知,仍保留了上议院的某些传统权力,故选A;此时的英国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排除B;题目反映的是上下两院的权力分割,不是行政、立法、司法三者之间的分立,排除C;题目反映的是下议院权力扩大,但又通过保留上议院的某些权力以进行制衡,这能够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促进民主,排除D。
11.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
( )
A.英国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可知,虽然国王收买了不少议员,但首相通过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改革,这体现了对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有效运用,故选D;英国内阁依旧集体对议会负责,排除A;首相是政府首脑,没有取代国王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当时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还没有加强,排除C。
12.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D.应该是工人运动斗争的结果
【答案】C
【解析】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通过议会扩大其权利,由此可见,三次议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相适宜,故选C;根据材料提到的是小资产阶级、工人上层和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而不是所有公民,排除A;材料中提到的是小资产阶级、工人上层、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和民主范围扩大,但没有涉及平等代表制度,排除B;根据材料,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斗争的结果,排除D。
13.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托利党的持续执政。其间托利党严格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成为英国近代史上最保守的时期,而在此时期工业革命却如火如荼。这说明19世纪初期的英国
( )
A.封建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权
B.君主立宪政体尚未确立
C.工业发展消解了改革诉求
D.政局稳定保障经济腾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政治上的保守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存在,换言之政治保守带来的政局稳定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已由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掌握政权,排除A;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早在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后就已经确立,排除B;“消解了”说法欠妥,排除C。
14.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 )
A.否定了英国光荣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强调英国以法律确认政治权力的边界
C.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旨在论证《权利法案》的资产阶级属性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说明《权利法案》为限定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即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法律形式确立。故答案为B;材料未体现否定了英国光荣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排除A;C阶级矛盾已根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论证《权利法案》的资产阶级属性与材料无关,排除D。
15.(2020·启东模拟)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的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
( )
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
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
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英国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故A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故C错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所以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答案】(1)中国:皇帝的权力由受到限制到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满洲贵族由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由专权到权力移转至军机处,直至该机构被撤销。(3分)
英国: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内阁由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到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
(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回答三点即可。回答形成了文化专制可酌情给分)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回答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和近代之初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第(1)题,依据材料一信息,从承袭明制和由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到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再到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及其最终结局的理解,概括出清朝前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巩固及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发展的相关信息,概括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和议会政党政治的发展等。第(2)题,依据两则材料中两国政治制度变化信息的理解,结合相关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概括当时的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英国责任制内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论题: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阐述: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政体。虽然当时国王仍有一定的行政权,但国王处于议会的控制下,议会掌握最高的立法权,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削弱王权。18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议会的控制不断强化,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议会多数党领袖获得执政地位并组建内阁,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18世纪前期形成了责任制内阁。
总结: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解析】根据材料“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可得出内阁制形成的过程,由此可得出论题: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等与内阁相关的论题,然后根据自己选定的角度对命题进行论述即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自主复习】
【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
1.
英王“统而不治”:《权利法案》颁布时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议会制约。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责任制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4.君主立宪制的运转
【认知深化】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经典例题】
(2016·浙江文综·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课时检测】
1.(2020·合肥模拟)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
( )
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
2.“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英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 )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3.英国历史学家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限制王权的问题
C.具有深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4.
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
( )
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
B.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受到了限制
5.(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国王淡出政坛
C.议会两党制形成
D.内阁权力增强
6.(2021·合肥模拟)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的1689—1782年间,在政府决策和大臣任免领域,英国国王作为国家行政首脑仍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王权衰落情况并不明显,议会对国王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说明当时英国
( )
A.议会无法限制王权
B.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C.光荣革命遭到怀疑
D.国王仅有名义权力
7.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曾在2017年解散议会重选,但她本人又在2019年因议会的不信任而被迫辞职。对于英国最高权力的运作,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
A.内阁向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C.英国最高法院有权对首相和议会进行违宪审定
D.首相、议会、最高法院形成三权分立的关系
8.如表为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 )
人口数
选邑
100-200人
40-50个
50-100人
14个
20-50人
20个
10-19人
4个
5人
1个
无人
2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
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9.(2021·九江模拟)1837—1901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
C.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
D.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
10.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宕性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 )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11.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
( )
A.英国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12.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D.应该是工人运动斗争的结果
13.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托利党的持续执政。其间托利党严格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成为英国近代史上最保守的时期,而在此时期工业革命却如火如荼。这说明19世纪初期的英国
( )
A.封建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权
B.君主立宪政体尚未确立
C.工业发展消解了改革诉求
D.政局稳定保障经济腾飞
14.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 )
A.否定了英国光荣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强调英国以法律确认政治权力的边界
C.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旨在论证《权利法案》的资产阶级属性
15.(2020·启东模拟)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的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
( )
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
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
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所以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英国责任制内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