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9 21: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
(全面建设十年)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
新时期——
十四大
“南方谈话”
1992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达1000亿两白银以上,人均200多两。
四大家族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200亿美元以上。
八年抗日战争,我国军民死伤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和物资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
1949年,我国
钢产量只有美国的0.2%,苏联的0.7%;
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
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5%,苏联的0.36%;
发电量占美国的1.25%,苏联的5.5%。
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崩溃的12年(1937—1949)中,通货增长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合作化完成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鞍山钢铁厂
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案例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案例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1956
毛泽东在八大上致开幕词
3、“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踏翻地球顶破天!”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三面红旗
“乘上卫星腾云飞,脚踏地球手托天;赶英超美平常事,英雄意志似钢坚!”
老百姓献出家里的铁器大炼钢铁
一个中学生眼中的“大跃进”
  为了实现党中央制定的钢铁产量实现1500万吨的伟大目标,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钢铁“元帅”升帐作贡献。……当时我们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至少交5斤废钢铁,而且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开完会后,我把家里的东西翻个底朝上,也没有找到一点破铜烂铁,当时真的是急得团团转。我向爸爸要,爸爸说家里的钉子、折页、挂衣服的铁丝、还有一口能用的铁锅都当废铁贡献给国家了。第二天,我们无意中发现,一群工人师傅正在学校门前挖下水道,有时能从地下挖出一些上锈的铁丝、铁板和螺钉什么的。这可把我们惊喜坏了,一个劲地要求他们把废铁送给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想故意气我们,还是存心不给我们,我们越是着急,他们越是不给。直到看见我们急得都要哭了,才把那些破东西扔给我们。
遍地开花的土高炉
脚踏黄河水倒流,
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
赶上英国不发愁。
男女争登点将台,
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
赢得铁流滚滚来。
1958年9月29日,是中央确定全国放“卫星”的日子。这一天,各种“卫星”一齐上天,全国钢的日产量近6万吨,铁的日产量近30万吨,出现了9个日产生铁超过万吨的省,73个日产生铁超过千吨的县。10月15日至21日,是中央确定的“钢铁生产高产周”。钢铁等“卫星”放得更大,升得更高。在这期间,毫无钢铁工业基础的广西自治区,连放几颗大“卫星”:忻城县日产煤炭67万多吨,鹿寨县日产生铁达到20万吨,浮夸到骇人听闻的程度!
  副总理薄一波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人民公社食堂
“哪里呀吃饭不要钱?哪里呀老少笑开颜?走遍天下找不到呀,人民公社哟就是那个吃饭不要钱,嘿,吃饭不要钱!”
第一颗“卫星”
1958年9月18日,四川郫县早稻亩产:
824525斤!
安徽卫星田早稻亩产一万六千斤
河南大翻卫星田(深达一丈二!!!!)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4、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1959年农田受灾面积66000多万亩,1960年97000多万亩,1961年92000多万亩。
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中央和国务院不得不决定从国外进口粮食,轻工业品出现了奇缺现象。
据估计,三年“大跃进”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0亿元。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5、中央经济工作调整和十年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68亿元,比上年增长9.2%。粮食产量达2649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棉花达256.2万吨,比上年增长30.8%;钢产量252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原煤41700万吨,比上年增长1.7%。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财政收入809.7亿元,总支出809.3亿元,结余4000万元。1973年是这几年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
197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增产6900万吨,钢增产278万吨,原煤增产6900万吨,原油增产1221万吨,铁路货运量增加10183万吨。这是继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出现的又一次转机。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