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苑漫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8 13: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五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次综合性学习,是对课内诗歌学习的一个延伸。
二、说学情分析
我们学生对古典诗词积累得不太多,很多学生不喜欢古诗词,对诗歌的学习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
三、说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1.活动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
(2)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3)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积极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2.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四、说方法
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配曲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教法:鼓励法、体验法、检测法。
学法:诵读法、聆听体验法、唱诵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一)活动构想
1、指导思想: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表现。
2、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 实践体验 (准备阶段 一个月时间每组将成果汇报给老师)
指导学生分四个学习小组,有分工、有合作地按要求分门别类地搜集、整理以前所学的诗词(包括小学和初一、初二所学的诗词)以及课外的诗词,要求背诵。可以整理为: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2)抒发愁情别绪的诗句。
(3)表达哲理的诗句。
(4)将诗词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
(5)学会邓丽君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 资源共享
(二)、成果展示过程
板块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让我们就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学习他们的旷达胸襟。(播放音乐:云水禅心 目的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中)
板块二、声情并茂诵古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和着古典乐曲,有感情地背诵,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两名同学到台前分别背诵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词。(配乐加入:渔舟唱晚)(采用诵读法、检测法和鼓励法。目的检测学生背诵情况)
板块三、诗词接龙用古诗。
(此环节,可以把全课达到高潮,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积累的古诗词,看学生的反映能力。采用诵读法、检测法和鼓励法。)
(1)诗词接龙。(活动一诗词接龙)
我猜我猜我猜猜(老师出16句诗词上句或下句,让学生对出下句或上句,每学习小组必答四句)
1、少小离家老大回(下句)
2、江南好(下句)
3、临行密密缝(下句)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下句)
5、白日依山尽(下句)
6、日照香炉生紫烟(下句)
7、轻舟已过万重山(上句)
8、相见时难别易难(下句)
9、锄禾日当午(下句)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下句)
11、毕竟西湖六月中(下句)
12、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句)
13、西出阳关无故人。(上句)
14、竹外桃花三两枝, (下句)
15、清明时节雨纷纷(下句)
16、葡萄美酒夜光杯,(下句)
(一组学生自己出上句或下句,另一组学生对出下句或上句;为了避免生疑,可以随便让在听课的一个老师出诗句,同学们开始接,最好是课内的诗词。)
我们诵我们诵我们诵诵(女生读“……时,我们诵”,男生对诗词 配乐加入:高山流水)
过年时,我们诵:“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我们诵:“清明时节雨纷纷。”
中秋时,我们诵:“ 明月几时有?”
思念时,我们诵:“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时,我们诵:“ 劝君更尽一杯酒。”
喜悦时, 我们诵:“ 漫卷诗书喜欲狂。”
慷慨时,我们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激越时,我们诵:“凭栏处,潇潇雨歇。”
(2)围绕主题,说出相应古诗(活动二说古诗词)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抽签主题,每小组背出有关主题的5句诗。
A、描写春夏秋冬(每一组说一个季节)
春之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夏之情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秋之愁在“秋风秋雨愁煞人”
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冬之韵在 冬孕育了梅花的骨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描绘了塞外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抒写了北国风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B、抒发愁情别绪(一组说乡愁、一组说友谊、一组说送别)
品味乡愁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伤。
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彳亍(chìchù)。
……
话说友谊 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
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友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劝慰。
友谊是“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痴情。
友谊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叹。
……
送别朋友 岑参送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无际流”;
高适送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送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C、表达哲理的诗(没有说上个主题的一组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板块四、醉月听花唱古诗
(音乐配曲唱,诗曲相结合。抓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将诗词与歌曲结合起来,加强诗词的背诵。采用聆听体验法、唱诵法、体验法和鼓励法。)
1.让同学听配曲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送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2.同学自编曲唱,老师也可以唱。(老师的参与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集体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板块五、结束语(生齐读)
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我们爱古诗词的婉丽、柔美、含蓄,我们爱古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音乐渔舟唱晚)
六、说教学反思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枯燥学为趣味学。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背诵诗词,达到了积累诗词的目的,也对诗词有所感悟,还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