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初升高)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市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初升高)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3 16: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雅安高中高2021级
化学入学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H:1
C:12
N:14
O:16
S:32
Mg:24
Fe:56
Cu:64
Ag:
108
Ba:137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我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表中对古文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古文献
      解释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可以用铁来冶炼铜
B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C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加热时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2、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贏了抗疫的遭遇战、阻击战。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成分是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连翘的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
Phillyrin)的分子式为C27H34O11,下列对连翘甙描述错误的是(
)
A.
连翘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81:44
B.
连翘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C.
连翘甙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
D.
连翘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现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过滤后再加c。则a、b、c分别是(  )
A.Na2CO3、稀盐酸、NaOH
B.K2CO3、NaOH、稀盐酸
C.NaOH、Na2CO3、稀盐酸
D.KOH、稀盐酸、Na2CO3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B
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
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物质微溶于水?
B.?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5?
D.?分别将20℃的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此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6、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m3的值为21.6
D.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2分)
7、(共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锌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并用大气球收集产生的气体。同学们在收集过程中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同时发现充满气体的气球在空气中有些下沉,有些悬浮,还有些上浮。大家对这些现象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锌和硫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气体和水;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2)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和CO2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NaOH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决定于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气球内的气体为SO2;
猜想二:气球内的气体为SO2和H2;
猜想三:气球内的气体为H2。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分别用不同气球内的气体进行探究。
(1)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目的是
 
 。
(2)甲同学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一正确。D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3)乙同学观察到
 
 ,说明猜想二正确。
(4)丙同学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无明显现象,C中铜网表面黑色物质变红,说明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与充分思考,聪明的你应该对锌与硫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填充气球活动中的异常现象能够很好的解释了。本次实验中锌粒与硫酸溶液反应先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氢气。
【拓展反思】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
A、Al2(SO4)3
B、Fe2(SO4)3
C、MgSO4
D、ZnSO4
(2)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这说明:某溶液的化学性质除了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下列中的
 
 有关(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体积
D.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锌与铜分别和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反应产生二氧化硫,若选择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其优点是
 
 。
(4)实验中下沉的气球内一定含有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8、(10分)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FeCO3和SiO2。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镁矿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流程中滤渣a主要成分是

(3)写出菱镁矿中Mg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溶液b→溶液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补充完方程式)。
(5)溶液c调pH使Fe3+完全沉淀为Fe(OH)3从而与Mg2+分离,则调pH的范围应为2.8≤pH<

已知:物质沉淀的pH见下表:
物质
Mg(OH)2
Fe(OH)3
开始沉淀的pH
8.9
1.5
完全沉淀的pH
10.9
2.8
(6)结合流程中的数据计算。
①菱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不考虑整个流程转化中的损失)。
②MgCl2通电制得的气体的质量
9、(共13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参观火力发电厂,了解到废气中的SO2、NO2、CO、CO2会影响环境,设计如下流程处理废气。
①用生锈铁屑处理废气中的CO,体现CO
性。
②用石灰浆不用石灰水的原因是

③固体2中有

(写两种物质的名称)。
(2)A~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钙盐,C是火力
发电厂排放的温室气体。
①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D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则D转化为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检验D中阴离子的方法是
③将足量C通入石蕊溶液中,现象是
;该溶液pH=4,加热至90s时C完全排出,画出加热过程pH变化图像。
④硝酸钾可作化肥,能供给作物两种养分,属于
肥料。
10、(共2分)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①N(NO2)3中NO2—
的氮元素化合价为:
②30.4g
N(NO2)3中含有
 
 g氧元素。
11、(共7分,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现有一瓶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10.00g上述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94g沉淀。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
D
2.
C
3.
C
4.
A
5.
B
6.
C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7、(共10分)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2分)
(2)吸收二氧化硫。
(1分)
(3)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共2分,各1分)
【拓展反思】
(1)B
(1分)
(2)A
(1分)
(3)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当浓硫酸变成稀硫酸时,铜不能和稀硫酸,确保了制取的二氧化硫气体中不含有氢气。
(2分)
(4)SO2
(1分)
8、(共10分)
(1)混合物
(1分)
(2)SiO2
(1分)
(3)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2分)
(4)O2
(1分)
(5)8.9
(1分)
(6)①
24%
(2分)

21.3t。
(2分)
9、(共13分)
(1)①还原
(1分)
②相同体积下,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含量少,吸收效果差

1分)
③碳酸钙、硫酸钙
(共2分,每个1分)
(2)①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分)
②复分解反应
(1分)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碳酸根离子
(2分)
③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分)
(2分)
④复合
(1分)
10、(2分)

+3
(1分)
②19.2
(1分)
11、(共7分)
(1)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1分;只设未知数,无后续解题过程则不给分。)
Ba(OH)2+Na2CO3=BaCO3↓+2NaOH
(1分)
106
197
80
x
3.94g
y
x=2.12g
(1分)
y=1.60g
(1分)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
(1分)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10.00g﹣2.12g)=9.48g
(2分)
(未写该答语扣1分,写了不用专门给分)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48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