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世界最大的郑和神像
泰国三宝公庙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7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伟大的航行—— 郑和下西洋
主题学习
郑和,云南人,回族,本姓马。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明军平定云南时郑和被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 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郑和(1371—1435)
《古今识鉴》:
身高七尺,腰大十围,岳峻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
文莱
《明史·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指哪里?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明史.郑和传》
扬明朝国威
拓海外贸易
寻惠帝下落
明成祖朱棣
设想危险和障碍
饮食习惯
台风
茫茫大海:
鲨鱼
暗碉
寒冷
炎热
潮湿
饥饿
巨浪
恶劣天气:
身体状况:
淡水短缺
营养失调
迷失方向
航海知识:
海盗
异国交流:
语言
风俗
宗教信仰
疾病
指挥调度
准备所需物品和成员
日常生活用品
食物
淡水
先进航海仪器
地图
特产、礼物
皇帝圣谕
……
经验丰富的舵手
水手(士兵)
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
翻译
医生
厨师
……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郑和船队约有各类大小船舶二百余艘。船舶按规模、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宝船:船队中最大的海船,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
2.护航作战船:主要有坐船、战船、马船等,这类船只速度快,用于护航及海上作战。
3.后勤补给船:主要有粮船、水船等,用于运载船队所需的食粮、淡水以及其它后勤补给物资。
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38米)、宽十八丈(约56米),可载500余人。
宝船模型制作
坐船 大型战船,主要用于指挥整个船队作战,发号司令。长约74米,宽约29米,有六桅。
战船 是护航、作战的专用舰船。长约56米,宽约21米,有五桅
马船 主要用来运载马匹和各种输出或输入的物品,也可用于海战。长约114米,宽约47米,有八桅 。
水船 郑和船队中一种专门积贮和运载淡水的船只,每船能装淡水一千多大桶。
「飞燕式」的队形 郑和船队在航行时的整体队形像一只飞燕,移动灵活,有利作战。 船队的通讯系航 为了保证船队队形的协调和一致,白天以旗帜为指挥讯号,晚上则以灯笼代替,如果遇到有雾雨雪天气,便以锣、鼓、喇叭等乐器进行指挥联络。还使用信鸽作为通讯联络手段。
《郑和航海图》标有530多个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名称的,准确、形象、丰富、完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航海罗盘
过洋牵星图
刘家港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东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天方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占城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占城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肯尼亚蒙巴萨
《榜葛剌进麒麟图》
厨师
贸易专员
医官
水手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迦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1000到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到达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绕过好望角达印度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路线最远
技术最高
比较结果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更重要是......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前的壁画
郑和下西洋仿古宝船在南京落成(仿中船)
我国把郑和第一次出航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再次呈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场景
时空远隔的郑和宝船与波音飞机则代表着人类不同时代异曲同工的梦想和最高科技,波音公司为弘扬波音与郑和所共同倡导的“探索无止境”精神,把当今世界上航程最远的波音777-200LR正式命名为“郑和号” 。
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探讨:郑和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有助他破浪前行?
名人中的郑和
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计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促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稳固的外交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
江泽民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典范”。
马来西亚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委托中国监制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铜章
中国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分别为“郑和像”、“睦邻友好” “科学航海”,另发行一枚小型张和首日封。
方寸天地
万里涛声
澳门地区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香港地区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台湾地区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香港地区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和小型张
马达加斯加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马来西亚发行的郑和访问马六甲——纪念中马交往600周年邮票
香港发行宝船和司南的邮票
新加坡发行纪念邮票
印度尼西亚发行纪念邮票
印度尼西亚发行纪念小型张
郑和航海600周年纪念,马来西亚首日封
学习反思:
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和杨康善教授通过对东南亚沿海国家的长期实地调查发现,郑和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确实很大。
但在这些影响的后面,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大多对郑和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在大多数华人眼中,郑和是祈福的神;在广大原住民的心目中,郑和只是传说中的“三保公”,他们对历史上的郑和及其伟大功绩了解很少。
孔教授介绍说:“由于西方的鼓吹,过去人们一提到航海家,就会想到哥伦布。”在权威的《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和《马来西亚百科全书》中,都介绍了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惟独没有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的条目。而更糟糕的是,孔教授到英、法、荷、意等国家作学术交流时,发现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当地学者少之又少。
21世纪初,郑和研究领域讨论最为热烈是关于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的新说。2002年3月,加文·孟席斯根据他14年的考察,足迹遍及120个国家,访问了9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研究提出中国明代郑和的船队可能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先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的观点,并于11月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新说”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争鸣。你赞同加文·孟席斯的“新说”吗?
探索与争鸣
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非凡价值
宝船探究:考古学+建筑学
航海路线:海洋学+航海学
组织研究:管理学+军事学
文化研究:历史学+民族学
郑和启示
交流合作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实再一次鲜明地告诉我们: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和影响将日益重要。开放与包容、锐意探索与和平奋斗,铸造了民族的国运昌盛之道。相反,自我封闭、夜郎自大,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友好和睦
正因为郑和船队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故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友谊。
优良传统 历代相传
和平崛起
坚持开放
文明复兴
和睦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