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评卷(区教研室)(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评卷(区教研室)(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13: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卷(区教研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离骚(sāo)
  
叶柄(bǐn)        
B.弯曲(qǔ)
   
隐藏(yǐn)
C.骤雨(zhòu)
枯萎(wěi)
D.未肯降(jiànɡ)
输送(shū)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7分)
蟋蟀xuǎn
zé(
)住zhǐ(
)是非常shèn
zhònɡ(
)的,往往要huā
fèi(
)一些时间,它不会利用现成的dònɡ
xué(
)。新的住所有zhuān(
)的dà
tīnɡ(
)和

shì(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舒服 嫩红 调匀 随遇耳安     
B.优良 疲劳 劳固 横七竖八
C.临时 枯萎 夜暮 缘由
D.叶柄 蜗牛 比较 触角
4.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下面说法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狗洞 鸟窝 猪圈 鱼塘
B.鸟巢 狗窝 马厩 鼠洞
C.马窝 虎穴 猪圈 鸡圈
D.马厩 牛棚 虎洞 鱼塘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4分)
(1)工夫:A.占用的时间。     B.空闲时间。
①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②小猫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它有的是工夫玩线团。


(2)收拾:A.整顿;整理。
B.修理。
①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②爸爸的车老出毛病,就请叔叔帮他收拾了一下。


6.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2)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A.用眼睛看       
B.用耳朵听       C.用心想
(3)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照样子写出体现观察细致的句子)(2分)
.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振动翅膀。(改为拟人句)(2分)
.
(3)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2分)
“逐渐”说明
.
(4)我们从小要热爱读书的习惯。(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暮江吟》中的“

”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秋夜画卷;《题西林壁》中的“

”蕴含着“对于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看法就不同”的道理;与《雪梅》中的“

”讲的道理一样的一句俗语是“

”。(8分)
(2)秋天到了,接连下了几场雨后,妈妈让我穿上了厚外套,还告诉我说:“

。”与气象有关的谚语我还知道:“

。”(4分)
二、阅读与欣赏。(29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 jìng)上。A.茎上长叶柄(bǐng p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guō wō)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ǔ qū)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用“√”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右边的图是根据选文描述所画的爬山虎的简笔画。
结合选文内容可以判断这幅简笔画所画的爬山虎所处的状态

(触着墙 未触着墙),判断的理由是
。(3分)
3.图中a、b、c、d、e分别代表爬山虎的四个部位:脚、茎、叶、叶柄,其中a代表
,b、c代表叶,d代表
,e代表
。(3分)
4.图中b、c代表叶,但是图c(填字母)所画的叶子是错误的,原因是
。(2分)
5.读选文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墙—

墙——
墙。(2分)
6.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
)句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
)句体现了作者连续观察。(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找蘑菇的甲虫
①我是在一个长满蘑菇的松树林里发现这种甲虫的。
②它们的洞到处都可以看到,而且门是开着的,不过在洞口堆着一堆疏松的泥土。洞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往往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当我用小刀一直挖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种洞是空的,甲虫们已经乘着夜色离开这里了。这种甲虫是流浪者,并且是夜行客,随便什么时候,只要它想离开这个洞,它就能很容易地在别处另筑新巢。
③你看,这洞里的甲虫正在啃着一个小蘑菇,已经吃完了一部分。这是一种很小的地下菌,跟枯露菌很相像。这个事实似乎可以解释甲虫的习惯和它常要换新居的理由。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在静静的黄昏中,这个小旅行家便从它的洞里慢慢地走出来,一边快活地唱着歌,一边悠闲地散着步。它仔细的检查着土地,探究这地底下所埋的东西,就像狗找枯露菌一样。它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只不过盖着几寸泥土而已;哪个地方虽然泥土肥沃,但地底下决不会有菌类。当它判定在某一处下面有菌的时候,便一直往下挖,结果总能得到它的食物。它挖的洞也成了它的临时宿舍,在食物没有吃完之前,它是不会离开洞的。
④等到洞里的食物都吃完后,它就要搬家了。它会在别处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再掘下去,然后住一阵子,吃一阵子,等到新屋里的食物吃完了,它就再搬一次家。在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菌类的生长季节里,它就这样游历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一个洞搬到另一个洞,很辛苦又很洒脱。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松软(
) 探寻(
)  游荡(
)  潇洒(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甲虫们的洞随处可见,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一定是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


(2)菌类的生长季节是从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在这段时间,甲虫总是不断地搬家。


(3)甲虫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它在有菌的地方挖洞,洞就是它的临时宿舍。


3.作者对甲虫的称呼有很多,比如流浪者、

,这些称呼写出了甲虫

的特点。(3分)
4.细读第②段,用“____”画出作者看到的,用“  ”画出作者想到的。(2分)
5.联系课文《蟋蟀的住宅》,完成练习。(5分)
(1)“甲虫的洞”和“蟋蟀的住宅”各有什么特点?填一填。(2分)
甲虫的洞
蟋蟀的住宅
(2)你更喜欢谁的“家”?为什么?(3分)
.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爬山虎是有脚的,蟋蟀会建造住宅,燕子筑窝有诀窍……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格式正确。(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离骚(sāo)
  
叶柄(bǐn)        
B.弯曲(qǔ)
   
隐藏(yǐn)
C.骤雨(zhòu)
枯萎(wěi)
D.未肯降(jiànɡ)
输送(shū)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7分)
蟋蟀xuǎn
zé(选择)住zhǐ址是非常shèn
zhònɡ(慎重)的,往往要huā
fèi(花费)一些时间,它不会利用现成的dònɡ
xué(洞穴)。新的住所有zhuān(专用)的dà
tīnɡ(大厅)和

shì(卧室)。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舒服 嫩红 调匀 随遇耳安     
B.优良 疲劳 劳固 横七竖八
C.临时 枯萎 夜暮 缘由
D.叶柄 蜗牛 比较 触角
4.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下面说法全对的一项是(B)(2分)
A.狗洞 鸟窝 猪圈 鱼塘
B.鸟巢 狗窝 马厩 鼠洞
C.马窝 虎穴 猪圈 鸡圈
D.马厩 牛棚 虎洞 鱼塘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4分)
(1)工夫:A.占用的时间。     B.空闲时间。
①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A)
②小猫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它有的是工夫玩线团。
(B)
(2)收拾:A.整顿;整理。
B.修理。
①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A)
②爸爸的车老出毛病,就请叔叔帮他收拾了一下。
(B)
6.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B)
(2)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A)
A.用眼睛看       
B.用耳朵听       C.用心想
(3)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C)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A)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照样子写出体现观察细致的句子)(2分)
示例: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振动翅膀。(改为拟人句)(2分)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2分)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体现了作者进行了长期连续的观察。
(4)我们从小要热爱读书的习惯。(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秋夜画卷;《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含着“对于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看法就不同”的道理;与《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讲的道理一样的一句俗语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8分)
(2)秋天到了,接连下了几场雨后,妈妈让我穿上了厚外套,还告诉我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与气象有关的谚语我还知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4分)
二、阅读与欣赏。(29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 jìng)上。A.茎上长叶柄(bǐng√ p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guō wō√)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ǔ qū√)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用“√”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右边的图是根据选文描述所画的爬山虎的简笔画。
结合选文内容可以判断这幅简笔画所画的爬山虎所处的状态是触着墙(触着墙 未触着墙),判断的理由是爬山虎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3分)
3.图中a、b、c、d、e分别代表爬山虎的四个部位:脚、茎、叶、叶柄,其中a代表茎,b、c代表叶,d代表脚,e代表叶柄。(3分)
4.图中b、c代表叶,但是图c(填字母)所画的叶子是错误的,原因是课文中说“叶尖一顺儿朝下”,而图c所画的叶子叶尖朝上。(2分)
5.读选文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墙——巴住墙——紧贴墙。(2分)
6.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A)句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B)句体现了作者连续观察。(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找蘑菇的甲虫
①我是在一个长满蘑菇的松树林里发现这种甲虫的。
②它们的洞到处都可以看到,而且门是开着的,不过在洞口堆着一堆疏松的泥土。洞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往往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当我用小刀一直挖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种洞是空的,甲虫们已经乘着夜色离开这里了。这种甲虫是流浪者,并且是夜行客,随便什么时候,只要它想离开这个洞,它就能很容易地在别处另筑新巢。
③你看,这洞里的甲虫正在啃着一个小蘑菇,已经吃完了一部分。这是一种很小的地下菌,跟枯露菌很相像。这个事实似乎可以解释甲虫的习惯和它常要换新居的理由。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在静静的黄昏中,这个小旅行家便从它的洞里慢慢地走出来,一边快活地唱着歌,一边悠闲地散着步。它仔细的检查着土地,探究这地底下所埋的东西,就像狗找枯露菌一样。它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只不过盖着几寸泥土而已;哪个地方虽然泥土肥沃,但地底下决不会有菌类。当它判定在某一处下面有菌的时候,便一直往下挖,结果总能得到它的食物。它挖的洞也成了它的临时宿舍,在食物没有吃完之前,它是不会离开洞的。
④等到洞里的食物都吃完后,它就要搬家了。它会在别处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再掘下去,然后住一阵子,吃一阵子,等到新屋里的食物吃完了,它就再搬一次家。在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菌类的生长季节里,它就这样游历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一个洞搬到另一个洞,很辛苦又很洒脱。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松软(疏松)  探寻(探究)  游荡(游历)  潇洒(洒脱)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甲虫们的洞随处可见,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一定是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
(×)
(2)菌类的生长季节是从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在这段时间,甲虫总是不断地搬家。
(√)
(3)甲虫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它在有菌的地方挖洞,洞就是它的临时宿舍。
(√)
3.作者对甲虫的称呼有很多,比如流浪者、夜行客、小旅行家,这些称呼写出了甲虫居所不定,行为洒脱的特点。(3分)
4.细读第②段,用“____”画出作者看到的,用“  ”画出作者想到的。(2分)
5.联系课文《蟋蟀的住宅》,完成练习。(5分)
(1)“甲虫的洞”和“蟋蟀的住宅”各有什么特点?填一填。(2分)
甲虫的洞
蟋蟀的住宅
外部:开着门、泥土疏松内部:约几寸深、一直向下
外部:朝阳、隐蔽、干燥、平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你更喜欢谁的“家”?为什么?(3分)
示例:我更喜欢蟋蟀的家,因为蟋蟀的家很干净卫生。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爬山虎是有脚的,蟋蟀会建造住宅,燕子筑窝有诀窍……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格式正确。(350字左右)
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