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22: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论语》十二章
一、基础积累
1.《论语》是记载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2.孔子,名,字,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3.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

》、《
》、《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温故而知新:
4.而不愠:
5.吾日:
6.三省:
7.为人谋:
8.而不信:
9.传不习乎:
10.吾十有五:
11.三十而立:
12.四十而不惑:
13.逾:
14.矩
15.可以为师:
16.罔:
17.殆
18.不堪:
19.好之者:
20.乐之者:
21.饭疏食
22.饮水:
23、必有我师焉
24.善者
25.逝者如斯夫:
26.笃志:
27.于我如浮云
三、文言现象梳理。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
(二)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2.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而:
学而时习之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
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
。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4.饭疏食,饮水
(水古义: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
词作

2.吾日三省吾身(日:
词作

3.温故而知新(故、新:
都是词用作词

4.传不习乎(传:
词用作
词,)
5.饭疏食饮水
(饭:
词作
词,)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词的用法

(五)特殊句式
1.可以为师矣(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
”,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
”,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句,句首省略了动词“
”)
4.贤哉,回也。(

句,正确语序翻译为:

四、课外阅读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⑾彘也。
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②彘(zhì):猪。  
1.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②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11.《论语》十二章
一、1.孔子
语录体2.丘仲尼儒家3.《大学》、《中庸》、《孟子》
二、1.按时。2.同“悦”,愉快。3.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生气、恼怒。5.我每天。6.多次自我检查、反省。7.替。8.信:真诚,诚实。9.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1.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2.迷惑,疑惑。13.越过。
14.法度。15.凭借。16.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7.疑惑。18.堪:能忍受。19.喜好,爱好。……的人。20.以……为快乐。21.吃。22.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23.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4.好的方面,优点。25.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26.坚定。27.对于。
三、(一)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1.为:可以为师矣(动词,做,成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2.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的)人不堪其忧(代词,这样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的)
3.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懂得)
而:学而时习之
(表承接)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
(表修饰)
曲肱而枕之(表修饰)
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表转折)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4.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四)答案: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五)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4.贤哉,回也。(判断句、倒装句,正确语序:颜回,真是贤德啊!)
四、
1.①去,往;
②通“返”,返回;
③开玩笑;
④你
2.①.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②.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3.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