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对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是当时中国未有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C.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只是破环与腐朽的对立但两者无本质区别
2.(2021·河南平顶山市·高一期末)1865-1866年,清政府先后建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19世纪70年代后,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重要企业。这表明
A.洋务运动重心发生改变
B.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C.政府决定进行全面改革
D.洋务派对西方认识深化
3.(2021·四川高一期末)据下表可知,洋务运动
A.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兴起
B.有利于晚清的社会转型
C.系统地学习了西方近代文明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4.(2021·云南玉溪市·高一期末)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粟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郎的言行表明
A.明治维新推进了日本文明程度
B.重视争夺话语权误导国际舆论
C.日本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
D.日本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
5.(2021·白银市第九中学高一期末)1886年,黑龙江将军恭镗奏请建立漠河金矿,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员筹办。1887年,李鸿章等人开始筹划开采,先奏定“漠河金厂章程",次年又成立“漠河矿务局”,并在漠河、奇乾河两处设立金厂,1889年投产。与该厂性质相似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上海发昌机器厂
D.福州船政局
6.(2021·广西桂林市·高一期末)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北洋水师将防御敌军从海上进犯京津地区、拱卫皇域作为头等目标,并依据如此思路花重金购买了“定远”级慢速铁甲舰。清廷热衷于开动舰队到周边国家”宣扬皇家天威”,却没有意识世界海军技术的日新月异,最终舰队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的高速巡洋舰击败。这表明
A.洋务运动海军建设存在系统缺陷
B.近代化依赖外国技术存在隐患
C.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战争的胜负
D.洋务运动无益于中国国防建设
7.(2021·四川眉山市·)汉阳铁厂修建时张之洞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焦煤和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大冶铁矿石正好含磷质较多,购买的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造出来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由此可见,洋务派
A.官员贪腐导致引进落后技术
B.引进技术受天朝大国思想影响
C.采购先进设备生产出优质产品
D.缺乏科技常识增加引进成本
8.(2021·江西吉安市·高一期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因为太平天国尊崇“拜上帝教”,与外国侵略者宗教形式相同而把侵略者当成“洋兄弟”,表示允许外国侵略者“自由出入”及“货税不征”。这表明太平天国
A.对资本主义本质认识不清
B.基本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C.具有强烈反封建斗争意识
D.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
9.(2021·浙江绍兴市·)美国史学家瑞恩·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几十年。”这一“非凡努力”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0.(2021·浙江高一期末)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B.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C.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1.(2021·河南郑州市·高一期末)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这"裂缝"
A.摆脱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B.挣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C.利用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2.(2021·河南高一月考)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图所示为120人所学专业门类的对比。清政府对这批幼童学习相关专业的资助
A.是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B.体现出“重道轻器”的特征
C.为近代化储备了技术人才
D.折射出民族工业起步艰难
13.(2021·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高一期末)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材料表明李鸿章修建铁路是为了
A.抵御列强经济、军事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
C.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
D.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王朝
14.(2021·河南驻马店市·)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认为汉阳铁厂选址应
A.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B.便利于体制内的高效监督
C.符合现代管理趋势
D.临近交通枢纽和矿产资源
15.(2021·甘肃兰州市·高一期中)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
年度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价值(海关两)
?582.5万两
?457.4万两
?511.4万两
?561.8万两
?692.9万两
?844.4万两
?796.7万两
?1307.5万两
?1291.8万两
A.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较高
B.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C.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
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
16.(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这表明他主张(
)
A.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引进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C.渐进地向西方强国学习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7.(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在经营中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种经营思想的出现
A.适应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B.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
C.缓解洋务企业的资金压力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8.(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
A.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
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预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据此推知,当时
A.官僚认知水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新式交通工具存在太多弊端
C.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D.清政府具有封建迷信的观念
20.(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其中写到:“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
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
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一期中)甲午战争期间,中国近代报刊《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
材料一
“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申报>舆论》
材料二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道
战役
报道
黄海战役
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
辽东战役
《连胜倭努电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路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
材料三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
消息来源
分类
自采
事件当事人讲述、官府线人情报、朝廷谕旨、社会舆论。
公开征求
来自国内与国外,其中国外最多的是日本。
转载(翻译)
转载国内同行报纸和国外报纸,其中香港与日本报纸是转载消息两大重要源。
——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申报>的失实报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依据材料三分析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
(3)对《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态度与报道,应该如何评价?
22.(2021·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一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天平天国的破坏作用,并不是在强调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作用,排除C项;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等都是军事工业,而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都是民用企业,所以这种变化说明洋务运动从自强向求富变化,也体现了洋务派对西方认识的深化,故选D;洋务运动的中心始终是中体西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无关,排除B;“全面改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3.B
【详解】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开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铺设铁路,这有助于国家近代化,推动社会转型,B正确;西学东渐在洋务运动之前就兴起了,排除A;洋务运动重在学习器物,排除C;社会经济基础依然是自然经济,排除D。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美国媒体上发表文章,把侵略中国的战争说成现代文明势力与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表明日本重视争夺话语权,误导国际舆论,B项正确;材料评价的并非明治维新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日本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项错误;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并非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D项错误。
5.B
【详解】
李鸿章等人开始筹划开采,先奏定“漠河金厂章程",次年又成立“漠河矿务局”,并在漠河、奇乾河两处设立金厂。由此可知,该厂是官办的民用企业,与其性质相似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故B正确;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是官办的军事工业,故AD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错误。
6.B
【详解】
洋务运动中的海军建设始终围绕拱卫皇室为中心,同时国家层面也将舰队建设视为“宣扬皇家天威”的行为,始终忽视技术方面的改进和自主化,这种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存在隐患,B正确;系统缺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中的“决定”表述绝对,排除;洋务运动有助于增强国防,排除D。
7.B
【详解】
由材料可知,张之洞拒绝化验焦煤和铁砂样品,导致所购买的设备与实际所需不符,这一行动体现了他不顾实际、故步自封的天朝大国思想,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贪腐问题,故排除A项;采购先进设备生产出优质产品,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缺乏科技常识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受天朝大国思想的影响,故排除D项。
8.A
【详解】
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把外国侵略者当成“洋兄弟”,在经济方面对列强作出让步,说明太平天国对资本主义本质认识不清,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太平天国对西方缺乏了解,而不是进行反封建斗争,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B
【详解】
根据“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结合所学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故选B;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98年戊戌变法,1901年清末新政,ACD三项时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0.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留学生在外交、电讯、教育等方面都培育了人才,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体现,D项正确;材料与技术垄断无关,排除A;有效的说法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洋务运动无关缓和矛盾,排除C。
11.D
【详解】
材料“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兴办对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正确;洋务运动并未摆脱西方的经济侵略,A排除;洋务运动并未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及兴办学校等开启了中国军事、国防、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生工科占比大说明其学习的方向能更好地为近代化军事以及工业服务,即说明清政府对幼童的资助为中国的近代化储备了技术人才,C项正确;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排除A;法学类专业比重小,工科类比重大,说明“重器轻道”,排除B;D选项错误,无中生有,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相关知识,排除。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指出“俄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已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由此可知,李鸿章修建铁路是为了抵御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故A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洋务企业的运输问题,故C错误;“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王朝”指的是洋务运动,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
14.B
【详解】
据材料“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考虑的是官员的巡查管理,体现了体制内的监督,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减省成本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汉阳铁厂管理政企不分,不符合现代管理趋势,故C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临近交通枢纽的问题,故D错误。
【点睛】
15.C
【详解】
据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的倾销,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高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材料不能体现出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故B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资本输出是列强主要的经济侵略手段,故D错误。故选C。
16.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洪仁玕认识到西方有先进的工业文明,落后的中国应先与其交往,向其学习,C项正确;这个改革方案未涉及抗击外国侵略的问题,所以A、D项错误;B项不能由题干材料反映出,排除B项。故选C项。
17.B
【详解】
上海轮船招商局将经营情况和收支状况都对外公布,这并不是中国的商业传统,明显是受到西方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故选B;这种经营思想是受西方经营模式影响而出现的,不是为了适应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排除A;公布经营状况和收支状况和缓解资金压力无关,排除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民族危机影响的结果,并不是由于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模式的影响,排除D。
18.A
【详解】
根据“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可以分析出这就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民族大义,故答案选A;B项太绝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D项错在亡国,应该是亡天下,排除D。
19.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880年,刘铭传和李鸿章力主修筑铁路,但更多的人基于传统观念反对铁路的修筑,认为修铁路会破坏祖宗之法,这反映出大多数人尤其是朝廷大员,对铁路的认识落后、愚昧,这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式交通工具存在太多弊端”,故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国人对铁路的认识,未涉及列强侵略的殖民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与“清政府具有封建迷信的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20.C
【详解】
据材料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可知其其纪念意义重大,①错误;据材料“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可知,材料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毅军将士的精神,而非日本侵华的内容,③错误;材料未涉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④错误;故选C;A、B、D排除。
21.(1)态度: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态度,甚至战争。历史原因:传统天朝上国观念,轻视日本。现实原因: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国力有所增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认识不足。
(2)确定的史实:中日在黄海、辽东确实发生了战争。失实报道:在黄海和辽东海战中,中国获胜。原因:战争消息来源众多,真假难辨,清政府封锁消息,报道较少;报纸编辑的政治立场或主观意图;消息多来日本,权威性不高。
(3)评价:反映了国人希望国家走向强盛的爱国热情;但是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众;给后世的历史研究带来一定的干扰。
【详解】
(1)态度:根据材料“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可归纳出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态度,甚至战争。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传统观念、当时的自强运动及对日本的轻视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确定的史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日在黄海、辽东确实发生了战争。
失实的报道:根据材料“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可知失实的报道是在黄海和辽东海战中,中国获胜。
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战争消息的来源、政府对消息的封锁、报刊的立场及权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评价:根据材料的时代背景可知,《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反映了国人希望国家走向强盛的爱国热情;但是其中的不实报道会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众;给后世的历史研究带来一定的干扰。
22.示例一
观点: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成功之路。论证: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后,他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募集资金,解决资源问题,并有效改进技术,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示例二
观点: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论证: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在汉阳铁厂的筹建过程中,存在设备购置盲目、选址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投产六年后企业濒临破产。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和弊端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的目的,最终未能实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凭借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结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阻碍因素。
示例三
观点:引进先进技术要从实际出发。论证: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从此起步。张之洞在筹划钢铁厂的过程中,在引进英国先进的炼铁机炉时,违背企业经营须遵循的经济规律,忽视先进技术与资源相适应的原则,其推进近代化的宏大愿望却获取汉阳铁厂经营六年濒临破产的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决策,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国情实际出发,采取设立经济特区等逐步推进的策略,不盲目求快,终于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历史启示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学习中创新才是强国之路。
【详解】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还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要注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现代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发展会经历曲折;现代化是在曲折性中不断发展的;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
名师点睛: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考生面对材料,不难提取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但是独立自主的提取出一个来,对考生来说就需要取舍,往往有考生感觉这也该写,那也该写,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所以迅速决断选出一个角度很重要。同时,在提取现代化的启示过程中,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题的难点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启示”是由以往历史上的史实得出的对今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或者可吸收借鉴的东西。最后的说明就属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了,考生一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训练,应该能够较好的表达。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