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云南昆明市·高一期末)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这反映作者意在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
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
2.(2021·山西吕梁市·高一期末)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是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人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从根本上说明
A.表明中国的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B.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的倾销商品
C.清政府想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21·江西抚州市·高一期末)1912年3月6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律剪辫文》,其中提出:“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据《鄞县通志》载,剪辫令一出,“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反映了
A.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B.临时政府过激政策引发混乱
C.城乡习俗改革阻力差异较大
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4.(2021·河南高一期末)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总统制是时代发展趋势国
B.新旧势力交修十分激烈
C.专制传统已被完全根除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2021·河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钱病鹤的漫画作品《辞旧迎新》,该漫画
A.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佐证了共和政体的建立
D.说明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6.(2021·山西高一期末)1909年,各省谘议局建立,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根据选举章程选举谘议局议员,议员又互选产生正、副议长。1910年,清政府颁布《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政治出现民主化趋势
B.君主专制体制走向崩溃
C.地方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7.(2021·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一中高一月考)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满足了革命群众的要求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8.(2021·浙江高一期末)1912年3月5日《时报》发表文章载“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③推动了社会风俗变化
④解决了近代社会根本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2021·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高一期末)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尽管妥协但政治上日趋成熟
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
C.已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
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10.(2021·河南高一月考)宣统三年(1911年)冬,杂技艺术家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合拍了纪录片《武汉战争》,记录了武昌起义新军占领汉口、汉阳的场景。意大利侨民阿劳罗拍摄了《强行剪辫》,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移风易俗的细节。这些影片
A.促进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B.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
C.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治变局的认识
11.(2021·浙江高一期中)下图为鲁迅等人设计并于1913年2月正式使用的民国政府“十二章国徽”,又称“嘉禾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据此判断,“十二章国徽”的设计和使用
A.反映了社会转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影响
B.制约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
C.体现了追求民主共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体现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观念
12.(2021·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一期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总统制比责任内阁制更适合中国国情
B.新旧势力的交锋十分激烈
C.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已经彻底消失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3.(2021·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期末)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C.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14.(2021·重庆市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表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进步思想家(
)
人物
主张
作用
林则徐、魏源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
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曾国藩、李鸿章
力求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引进西方技术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
把西方政治理论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相结合
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
孙中山
明确揭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艰辛探索民族复兴道路
B.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
C.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
D.侧重于政治制度上变革
15.(202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只有一件可怕的事……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但未庄也不能说是无改革。几天之后,将辫子盘在顶上的逐渐增加起来了。”从史学角度来看,对上述文字理解有误是(
)
A.材料中“革命党进城”事件指的是辛亥革命
B.民众对革命缺乏认识,认为革命就是剪辫子
C.此次革命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股剪辫风潮
D.民众对革命表示怀疑,不相信革命能成功
16.(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某次读会中,参议院以20:8的票数通过了定都北京的决议。然次日选举临时大总统“投票事竣随将投票柜封就”,后才由议长宣布复议临时政府地点,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改为定都南京之后才开箱验票,满场一致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该过程体现了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决策程序遭到破坏
C.近代民主的发展
D.近代法制化进程
18.(2021·湖南衡阳市八中高三月考)1912年民国成立后,唐群英、张昭汉、沈佩贞等60余人以中华民国女界代表的名义,上书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提出将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议案被否决后,女界中激进分子于3月19日以“武装的状态”闯入参议院的议事厅。因有众多警卫把守,求见议长未果,遂将议院会场门窗玻璃击破,并将欲阻止其行动的一个警卫兵踢倒在地,唐群英等坚持几个小时才散去。这表明
A.辛亥革命后女性参政意识深入人心
B.中国近代宪政道路的曲折与艰难
C.民国初期民主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D.社会革命与女权革命同步交织进行
19.(2021·辽源市第五中学校高三月考)浙江龙泉县司法档案记录了自清咸丰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的司法案件。清末,原、被告双方所提交的诉状、辩诉状等法律文件的结尾,都使用“号泣青天大老爷明鉴”之类的用语。民国初期,“请求县政府恩准”逐渐取代了旧式用语。之后,则统一使用“谨诉龙泉地方法院公鉴”的用语。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末到民国政权更迭频繁
B.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效显著
C.清末到民国的司法改革初见成效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效实践
20.(2021·衡水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是台湾和内地学者针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学者
观点
台湾学者
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或者国民革命
内地学者
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没能将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不能称之为国民革命。
A.两岸学者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还未达成共识
B.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C.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学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D.内地的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而“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还规定“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三、论述题
22.(2021·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現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兄弟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是不能学的,美是不必学的。英的宪法所谓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裁判权各不相统,这是从六七百年前由渐而生,成了习慣,但界限还没有清。后来法囯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氏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分得更清楚,……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进,当时的宪法已经是不适用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
——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民报》创刊一周年庆祝大会演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可得出陈天华是革命派的代表,其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项正确;其并不主张改革,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工业,排除B;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排除D。
2.D
【详解】
根据“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是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人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可得出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争取利权开展斗争,故D项正确;A项是公车上书事件,排除A;材料涉及的不是商品倾销,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3.D
【详解】
根据“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可得出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迁,D项正确;革命当时已经成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混乱,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差异性,排除C。
4.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总统权力的变化,实行责任内阁制意图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实行总统制则有利于扩大袁世凯的权力,所以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新旧势力的交锋十分激烈,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制度的交锋,不能说明总统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排除A;“已被完全根除”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
5.A
【详解】
漫画中龙正从国旗上飞走(清朝的国旗是黄龙旗),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国旗是五色旗,并不是漫画中的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可能因为作者在创作漫画时,中华民国的国旗还没有诞生,便根据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铁血十八星旗而绘制了中华民国的国旗),漫画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故选A项;BC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革命性质仍属于民主革命,并没有发生变化。
6.A
【详解】
材料反映了清末地方政治制度改革的措施,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地方自治色彩,说明当时地方政治出现了民主化的趋势,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清末地方政治制度改革措施,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体制,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离心倾向的发展情况,故排除C;材料只反映了清政府地方自治的措施,无法体现实施效果,故排除D。
7.C
【详解】
根据材料中“新办59117所学堂”“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等关键信息可知,清末“新政”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C正确;《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排除;新政维护的清政府的统治,B排除;新政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D排除。故选C。
8.D
【详解】
根据材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和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根据材料“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风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社会的根本矛盾。综上所述,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因此D正确,ABC错误。
9.C
【详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袁世凯不好,说明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认清了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故选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说明他们在政治上不成熟,排除A;材料内容只反映了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排除D。
10.C
【详解】
材料中《武汉战争》、《强行剪辫》等影片既是文艺作品,有艺术价值,又从不同方面描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场景,虽然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但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项符合题意;A项“知识水平大幅提高”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材料主旨与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无关,排除B;材料有利于观看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而不是整个民众对国家政局的认识,D项表示片面,故不符合题意。
11.A
【详解】
据材料“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可知,民国政府“十二章国徽”设计理念受古代礼服花纹和“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的影响,反映了社会转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材料只是涉及民国政府的“国徽”设计理念的来源,未体现“制约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B错误;材料未涉及“群众基础”、“民主科学”等内容,C、D排除。
12.B
【详解】
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袁世凯将责任内阁制改在总统制则是了自己称帝做准备,所以制度的变化体现的革命派和专制势力之间的交锋,故选B;总统制并不一定比责任内阁制更适合中国国情,排除A;“彻底消失”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制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排除D。
13.C
【详解】
根据所学,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民主仳进程,C项正确;A项是在甲午战后,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A项;二者都不属于文化运动,排除B;清王朝并没有实行君主立宪,排除D。
14.A
【详解】
从材料中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的主张和作用,都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的主张,可知都致力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故选A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表述,排除B项;当时的清政府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但林则徐、魏源和洋务运动的代表都没有涉及推翻清政府的内容,不能体现出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侧重于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D项。
15.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题目要求回答对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从“将辫子盘在顶上的逐渐增加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由于没有发动农民,在农村并没有掀起了一股剪辫风潮,故C符合题意,答案为C;ABD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
1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导致人们从认可皇帝权威到反对重建帝制的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儒家民本思想尊崇而非反对皇帝制度,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近代中国未能实现民主与科学,排除C项。
17.B
【详解】
材料中参议院本已通过定都北京的决议,但最终决策程序遭到破坏,通过了临时政府定都南京的决议,说明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倾向于定都南京,与参议院多数倾向于定都北京相龃龉,最终定都南京说明临时政府干预了参议院的决策,答案为B选项;材料中参议院“满场一致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合法程序,唯定都南京决议的通过破坏了程序,故材料无法体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排除A选项;材料主要内容为涉及法律程序及其问题,不涉及民主的发展,也无法体现法制化进程,排除CD选项。
18.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女子参政权历经波折,但还是未果,这体现出中国近代宪政道路的曲折与艰难,B正确;深入人心不能体现,排除A;共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与材料的主旨,排除C;“同步”表述错误,排除D。
19.C
【详解】
浙江龙泉县司法档案文件中,民国初期统一使用公民姿态“谨诉龙泉地方法院公鉴”代替之前具有传统臣民语气的“号泣青天大老爷明鉴”、“请求县政府恩准”等,反映了清末到民国的司法改革初见成效,C项正确;材料提供的地方司法文件措词变化中,不能说明“国家政权的频繁更迭”,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效显著”,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实践,D项错误。
20.B
【详解】
历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看法,由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台湾学者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内地学者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认为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是否是全民革命,并没有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产生分歧,排除A;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台湾学者、内地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不能说明内地的学者的认识更具权威性,排除D。
21.(1)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但形式上臣民享有平等权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近代化。
(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解】
(1)根据“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概括得出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根据“议院”“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概括得出形式上臣民享有平等权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近代化。
(2)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联系所学得出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根据所学可真,在思想上还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22.示例: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诉求结合在一起。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同时中国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主张通过实行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来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实现政治民主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推翻满清统治,并认为这是一种民族革命,同时在政治制度方面,孙中山认为应当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国家,同时其在政治框架中主张五权分立,这体现了其要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讲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诉求结合在了一起。
【详解】
根据材料中孙中山的言论可以看出,其在追求民族独立的同时也追求政治民主化。因此可以得出观点: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诉求结合在一起。
论证:论证过程侧重资产阶级在探索过程中,一方面追求民族独立,另一方面想要在政治方面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可以列举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两个史实。具体论证过程如下: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同时中国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主张通过实行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来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实现政治民主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推翻满清统治,并认为这是一种民族革命,同时在政治制度方面,孙中山认为应当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国家,同时其在政治框架中主张五权分立,这体现了其要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得出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讲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诉求结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