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能力提升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能力提升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3 16: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高一期末)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
A.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
B.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
C.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
D.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2.(2021·河南)1931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决议:“中国为逐渐实行总理实业计划,于在国际平等互惠,不损害中国主权、行政权之条件下,得充分利用外国之资本技术,以发展国内天然之富源,发展国民经济,增进国际福利。”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意图
A.收回国家主权以发展经济
B.扶植国内的民族资本企业
C.实现民国初期的经济计划
D.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工业化
3.(2021·河南高一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市政府拟定《南京绸布业商店货品标明规则》,规定布业商店贩卖货品时必须标明货品为“国货或某国货”,如将非国货冒充国货,查明后即处五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旨在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C.加快官僚资本的扩张
D.配合经济统制的实施
4.(2021·陕西商洛市·高一期末)1920年后,世界开始从战争创伤中复苏,中国棉纺织工业虽逐渐遭遇困难,但因为战时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故仍然能够继续发展。即使在1929年后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下,中国棉纺织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体系较为完整
B.经济发展独立性强
C.北洋政府治理有效
D.民族工业生命力强
5.(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下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予“抵羊牌”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B.北洋政府支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6.(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下面为近代不同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我国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情况表(单位:%)。据表可知
时期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894~1911年
15.98
24.36
14.99
1911~1920年
4.66
4.37
11.18
1927~1936年
11.89
11.76
14.28
A.民族资本总额逐渐超过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C.外国在华资本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7.(2021·四川乐山市·高一期末)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由此可知该计划
A.注重利用政权力量发展经济
B.反映政府正在全力筹备民族抗战
C.是为了遏制官僚资本的扩张
D.积极应对西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8.(2021·四川达州市·)下面是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图,其中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9.(2021·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据统计,1934年天津全市银储备从105.2百万减到43.6百万,25家钱庄在年底前宣告倒闭,到1936年,京津两地钱庄更因日本在冀东的特殊贸易而破产。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打压
B.世界性经济危机殃及中国
C.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日本全面侵华的不利形势
10.(2021·河南商丘市·高一期末)1928年7月,南京政府工商部规定,“凡属行销国内之土布,所有50里内外常关税及附征之内地税(即附税)并内地征收之税厘概予免征”。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B.标志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兴起
C.增强了国货土布市场竞争力
D.旨在改善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
1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一月考)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南昌起义(油画)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油画)
A.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B.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D.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一期末)“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A.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B.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3.(2021·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一期中)1929年夏,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意在
A.阐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强调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必要性
C.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D.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合法性
14.(2021·陕西高一期中)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导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失败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5.(2021·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从表中中共党员构成变化可以能解读的信息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1928年
53.8%
18.7%
19.1%
8.4%
1929年
10.9%
76.6%
7.2%
5.3%
A.解放战争时土改的结果
B.北伐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16.(2021·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期中)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

A.为八七会议整顿党风奠基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成熟
C.有利于动员红军战略转移
D.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
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18.(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其他模拟)1928年到1931年,为应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公债由政府控制的银行以面额的5到7折销售,而还本付息则是按原价计算,于是很多人利用关系从银行低价购买债券,等政府高价偿还。据此可知,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客观上
A.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D.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崛起
19.(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1930年,皖西根据地的党员和团员开办了农民学校和识字班,讲授《农民识字课本》,宣传土地革命;1931年,鄂豫皖特区总工会也要求各级工会采取可行的办法开展学习,“使每一个会员都是共产主义的运动者”。这些举措
A.提高了党团成员的文化水平
B.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意识
C.强化了基层工会的组织功能
D.壮大了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
20.(2021·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其他模拟)毛泽东曾针对井冈山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其一,要重视工农兵代表会。通过制订详细的各级工农兵代表会组织法,加强代表会的建设。其二,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他提出,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在执行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政府的组织。毛泽东意在
A.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B.坚持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C.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D.强调“党政分开”的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2.(2021·吉林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1年7月(一大)
53
1934年
30万
1922年6月(二大)
195
1937年初
4万
1923年6月(三大)
432
1940年
80万
1925年1月(四大)
994
1945年4月(七大)
121万
1927年4月(五大)
5.7万
1947年12月
270万
1927年4月后
1万
1949年10月
448万
1928年6月(六大)
4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年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1930年和1933年,国民政府两次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而且提高的幅度还有所增加,这是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正在进行,目的是发展农工商业,而不是改变财政困难,所以这一举措是可以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D项正确,排除C项;1927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关税自主,排除A项;1931年日本开始侵华后,国民政府并没有积极抵抗日本侵略,排除B项。
2.D
【详解】
材料“得充分利用外国之资本技术,以发展国内天然之富源,发展国民经济,增进国际福利”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希望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和技术来开发国内资源,推动国家的工业化,D正确;材料与收回国家主权无关,A排除;材料与扶植国内民族资本企业无关,B排除;该措施并非是计划经济,C排除。故选D。
3.A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抑制列强的商品,排除B;材料与官僚资本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统制经济,排除D。
4.D
【详解】
材料“即使在1929年后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下,中国棉纺织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工业生命力顽强,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我国的工业并不健全,A排除;材料与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无关,B排除;1929年后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阶段,C排除。故选D。
5.A
【详解】
根据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造就了“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的现象,故A正确;北洋政府执政时期是1921-192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不是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6.B
【详解】
根据材料表格可知,1894--1911年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小于外国资本,1911--1920年、1927--1936年民族资本所占比重超过外国资本、官僚资本,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有了一定的发展,故B正确;1894--1911年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小于官僚资本,故A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在华资本体系才走向崩溃,故C项错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变动,但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错误。故选B。
7.A
【详解】
依据“……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张利用国民政府的政权力量来统筹规划、发展经济,A正确;国民政府全力筹备民族抗战应该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1935年时国民政府仍然在全力“围剿”长征中的红军,B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的膨胀,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该计划与西方经济大危机的联系,D排除。故选A。
8.B
【详解】
由图表数据可知,1920年到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中的外国资本比例减少,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比例在提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故B正确;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AC错误;国民政府基本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和题意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
9.B
【详解】
根据材料“1934年天津全市银储备从105.2百万减到43.6百万,25家钱庄在年底前宣告倒闭,到1936年,京津两地钱庄更因日本在冀东的特殊贸易而破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影响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B正确;根据题干时间“1934年”和“1936年”可知,北洋政府已经垮台,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所以C错误;日本全面侵华发生在1937年,不符合题意,所以D错误。
10.C
【详解】
材料中的免税规定,对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有利,对传统手工棉纺织业更有利,使国货土布降低了成本,从而增强了国货土布的市场竞争力,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对土布的免税规定,虽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其更延缓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所以材料中的规定对民族工业的近代化并没有起到加速作用,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于193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免税规定主要针对土布在国内销售的内地税,因而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井冈山会师等事件,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逐步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C项正确;1919年前后的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非材料列举事件的主题,A项错误;材料中列举的事件发生在革命统一战线破裂之后,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
12.B
【详解】
材料反映了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走向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故选B;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排除A;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目标是夺取城市,排除C;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排除D。
【点睛】
13.A
【详解】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都是工农革命根据地的组成要素,说明毛泽东意在阐释“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故选A;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只是毛泽东阐释的部分内容,不能全面体现题意,排除B;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1931年建立的,排除D。
14.C
【详解】
根据材料提取信息,1935年或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采取金融和战略物资统制可以有效调配国内战略资源,故C正确;材料的做法与经济危机无关,故A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失败,故B错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错误。
15.C
【详解】
材料反映了1928-1929年工人和知识分子在中共党员中的占比下降,而农民在党员中的占比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一批农村根据地相继建立,革命运动深入到农村地区,所以农民党员占比迅速增长,故选C;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北伐战争是在1926-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后开始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16.D
【详解】
据题意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了中共军队的军纪,有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而1928年是井冈山革命时期,所以有助于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D;八七会议在1927年就已经召开,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排除B;这些规定是约束中共军队的军纪,不是动员红军战略转移,排除C。
17.D
【详解】
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共中央第16号通告,是要求大家尽快的团结起来发起暴动夺取政权,这是城市中心论的反映,体现了左倾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实际,因此也不能推动革命运动的快速发展,排除AB项。故选D项。
1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28年到1931年,很多人利用关系,从政府控制的银行低价购买债以获得暴利。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分人很大可能是国民政府的官僚,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聚敛财富,这一现象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的崛起,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发行国债的情况,与“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排除C项。
19.B
【详解】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注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而在讲授的内容选择上,侧重党的主张,这有助于提高工农群众的革命意识,B正确;皖西根据地针对的是农民而非党团成员,排除A;C与皖西根据地的对象不符,排除C;国民革命在1927年就结束了,排除D。
20.D
【详解】
根据“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在执行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政府的组织”,说明党和政府是分开的,强调了“党政分开”的思想,故选D;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批判右倾错误,排除C。
【点睛】
21.(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
(2)背景:第五次反“围”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党内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倾和“左”傾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莫定了基础。
【详解】
(1)分歧:根据材料一中“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可知毛泽东开辟的道路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而材料二中瞿秋白认为“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应当走城市中心道路,因此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主要分歧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因此会出现分歧;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如瞿秋白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中国早期革命受到共产国际影响,这种分歧与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有关。
(2)背景:本题考查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根据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时期,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在此背景下召开了遵义会议。特点:根据材料“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可知遵义会议着力解决的是纠正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3)特点:从中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召开遵义会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能够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从八七会议的召开到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再到遵义会议的召开,一次次的探索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2.主题方向: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年—1937年)。
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年—1927年;1927—1934和1937—1940年等)。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⑤其它合理的论题
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详解】
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中共的人数变化不一样,1927年4月有4.7万人,4月后变成1万人,表示中共人数有一个大规模的减少;1934年30万人到1937年变为4万人也有大规模的减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密切相关,而在其他时期都有所增加,这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要结合大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来进行论证故答案为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