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苏教版4.15《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课件及说课稿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下苏教版4.15《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课件及说课稿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0 09:27:35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陈述
我们的团队
设计理念
1
2
3
4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用
www.themegallery.com
团队协作,带来的教学设计的改变
变化1
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得到修改和完 善。
变化2
精简教学思路,突出语文工具性
变化3
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自学和课后延伸的资料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听说读写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
准确解读,确定目标
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维也纳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
学会本课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摇篮”“装饰”“掺和”。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亮点
1
2
3
4
抓住“学情”,聚焦“整合”
凸显“生本”,师生、生生互动
紧扣学科特点,彰显浓浓的语文味
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
一、抓住“学情”,聚焦“整合”
想知
能知
未知
已知
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语文素养
学生PPT作品展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雾都”——伦敦
二、凸显“生本”,师生、生生互动
“扶”
“放”
合作
根据主题网站
自主学习
在“自主”与“主导”间找到结合点。
教师引领下
朗读感悟
合作学习
创新思维
二、凸显“生本”,师生、生生互动
搜集资料
走入文本
拓展延伸
维也纳的音乐家
维也纳的城市
音乐家的摇篮
生活离不开音乐
音乐厅星罗棋布
音乐装饰的城市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运用
重朗读
三、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彰显浓浓的语文味
重表达
重方法
四、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利用
搜索引擎
背景音乐
视频
Flash动画
课件PPT
主题网站
资源整合
主题学习网站,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前导读:音乐之都
课后延伸:走进维也纳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亲密接触文本
个性感悟
情感朗读语文牵手信息技术,奏出更唯美的华章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高青县语文教研团队。接下来我先代表我们团队向专家评委介绍我们教学设计形成的过程及亮点所在,团队另两名成员将作补充。请各位专家予以指导。
(一)设计理念:
根据2011版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我们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团队协作,完善教学设计
通过组内同伴互助和团队之间的网络协作来不断完善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
把团队的最终设计和三人的独立设计、团队的初始设计进行比较,我们的教学设计在下面三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对我们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更切合课堂教学实际。(单击展示)
二是为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在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是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自学和课后延伸的资料。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有机学习主题网站,了解维也纳的著名的音乐家以及维也纳的风土人情。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也为课后的拓展延伸——走进维也纳提供的学习的材料。
(三)亮点:
团队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有4个亮点:
一、抓住“学情”,聚焦“整合”
课前我们针对学生的已知,让学生搜集有关威尼斯以及威尼斯的音乐家、风俗等方面的资料。上课初,我们让学生“来简单介绍一下你对威尼斯的了解”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学习上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虽然这只是简单的课前探讨,但给予学生的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不止课本这一条途径。”的认识。
我们还利用学生的“想知”,将学生的思维延升扩展到文本之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时,让学生结合主题网站点击有关音乐家的资料,让学生对他们更加深了解,同时对于“摇篮”一词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如“对称的古都”北京,“花都”巴黎,“雾都”伦敦,“佛教之都”曼谷,“沙漠之都”开罗,“绿色首都”莫斯科……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个城市,找找资料,自己做个学习网站或是ppt课件和大家进行交流。
以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以及想知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突破口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无缝对接。
二、凸显“生本”,师生、生生互动
我们的教学设计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重点问题,出示: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文是怎样具体从这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的碰撞和认知、情感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维也纳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的教学目的。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合作的精神得到培养,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
三、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彰显浓浓的语文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彰显着浓浓的语文味。
1.重朗读
本课读的方式有很多:默读、自由读、带着理解读、齐读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大胆对文本进行取舍,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一句话,通过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受到美的熏陶。
2.重表达
课文的五、六自然段是描写建筑的,用了许多的说明方法,在读书、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重运用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总结出“按一定方位来进行描写,会使文章更有序、更有条理”之后,出示两段文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认识。
4.重方法
本课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理解“摇篮”、“装饰”、“掺和”几个词语的意思。第一个词语采用查字典,然后结合下文、主题网站的学习来理解。第二个通过比较句子来理解。第三个通过练习具体的语境、配乐朗读来理解。
四、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
教学设计中,我们有效地整合了各种媒体资源的运用,突破重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寻求课堂教学的效益。
首先,充分利用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台,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其次, 多媒体课件、轻音乐的恰当运用,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如鱼得水”。在开始环节,优美的图片配着施特劳斯的《小夜曲》,带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如在学习 “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两部分内容前,让学生通过主题网站的学习来了解,学完之后,多媒体课件播放配有音乐的优美画面,让学生对维也纳充满了向往。
此外,我们在课件展示的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一些技巧效果,让电教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如“品读感悟”中通过改变一些字体的颜色,密切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为学生的学服务,让语文课更精彩更有语文味!
收获:
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是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研修,要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做到乐于合作,不断提升参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做到善于合作。让我们在信息整合、合作探究、争辩反思中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网络教研改变了以前的教研方式,促人反思,催人上进。教研团队,智慧共享,催生精彩,迸发创新思维。语文教学,牵手信息技术,让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让课堂奏出唯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