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福建漳州市·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2021·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表是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5倍
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3.(2021·广东汕尾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4.(2021·宁夏固原市·固原一中高一期末)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5.(2021·宁夏固原市·固原一中高一期末)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4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急飞灾区察看灾情,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紧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等。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6.(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1983年底,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7.(2021·河北高一期末)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8.(2021·云南丽江市·高一期末)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其贯穿亚欧非大陆,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0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
A.全球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我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共同要求
9.(2021·广西玉林市·高一期中)如图分别按1978年、2008年和2010年的贫困人口标准列出了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按各年不同标准的中国贫困人口比例(1978—2020年)
A.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减贫成果具有连续性
B.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贫富差距扩大
C.贫困标准的变化说明原有标准不合理
D.中国减贫成果与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关系
10.(2021·乾安县第七中学高一期末)学者刘迎秋在2012年发表的《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1.(2021·江苏南通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017年2月10日,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又多次被写入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主要是因为
A.中国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B.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增强
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日益严重
12.(2021·江西高一期中)下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此表表明,党和政府致力于(
)
提出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2021·河南焦作市·高一期中)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14.(2021·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是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材料表明中国
A.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
B.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C.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D.多边外交得到国际认同
15.(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2020
年
8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在
5
月份的出口许可限制的
基础上,升级了对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产品的限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联发
科、高通、中芯、海力士等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都陆续表示在此之后将无法继续为华为
提供服务。从华为“缺芯”事件我们可以看出
(
)
A.优越的社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C.经济的全球化不利于民族企业发展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经济秩序被颠覆
1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研发经费方面,1987年日本是中国的近10倍;至2015年,中国比日本多25万亿日元,中国研究人员人数远超过日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据此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
A.中国在科技上已经遥遥领先日本
B.重视科技是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
C.我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
D.科技创新助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7.(2021·全国)1978年,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知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B.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C.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迸发出了活力
1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对如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中央财政支农投入情况(单位:亿元)
A.政府长期正视“美好乡村”建设
B.农业生产出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C.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持续增强
D.农业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
19.(2021·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一带一路”阶段的外交活动特点是
A.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B.重点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D.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积极推动者
20.(2021·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月考)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法多次调整(见下表),由此可知
会议
正式提法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
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21.(2021·江西新余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22.(2021·四川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关键词(节选)
1949—1956年
土地改革法、征收公粮、互助组、农业合作化
1958—1976年
以粮为纲、人民公社、农村纠“左”、调整、农业学大寨、发展农村副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8—1986年
包产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2004—2021年
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表为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部分文件关键词。从表4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明确只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排除D项。
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再到1992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正确;我国尚未实现现代化,排除A;B中的“高度”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
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故A项正确;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个人崇拜现象严重,会出现会议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第一位的现象;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四者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A;其他三个选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BCD。
5.C
【详解】
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飞往灾区,这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C正确;材料内容与生产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无关,排除A、B、D。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以来,人们的服装日益丰富多样,穿衣打扮追求个性、多变,时尚潮流日新月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C项正确;只服装上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项错误;“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在说法夸张,B项错误;人民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7.D
【详解】
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反映的都是中国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的措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探索,并没有体现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当今的时代主题,排除A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和平与发展的要求,D正确;材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无关,A排除;材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B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C排除。故选D。
9.A
【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可知,按1978年、2008年和2010年各年不同标准,中国贫困人口比例整体上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减贫成果具有连续性,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反映贫富差距的是基尼系数,材料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标准,无法反映贫富差距状况,故B项错误;贫困标准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是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以及和国际接轨的结果,不能说明原有标准不合理,故C项错误;中国的减贫成果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符,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在1956年就已经建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不是主要的因素,故排除D项。
11.A
【详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态度,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D。
12.D
【详解】
从表格信息看,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变革农村生产关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法制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问题,排除C项。
13.A
【详解】
材料“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A正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我国进入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D排除。故选A。
14.B
【详解】
材料中的中国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在稳步增长,这说明两国的国民经济都持续获得了增长,故选B;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和人均生产总值划等号,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能直接反映科技水平的发展,两者同样不能划上等号,排除C;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数据,不能直观表现外交状况,排除D。
15.B
【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升级了对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产品的限制”“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都陆续表示在此之后将无法继续为华为提供服务”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对华为的禁令,
一方面说明华为掌握了大量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但从华为“缺芯”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华为还缺乏一些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由此可见依靠科技自力更生才是发展的根本,
B项正确;优越的社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华为“缺芯”与优越的社会制度无关,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并不仅仅是不利,也存在有利方面,C项表述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但选项中“颠覆
”表述错误,D项错误。
16.C
【详解】
由材料第一层信息可知中国的研发经费由1987年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到2015年已超出日本,由第二层信息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地位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两层信息结合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故选C项;A项太夸张,排除A项;重视科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1978年底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由部分人吃不饱饭到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再到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并没有说”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发出了活力”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18.C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2002----2011年中央财政支农投入持续增加,故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美丽乡村建设”,故A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也没有涉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B、D错误。
19.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提出于十八大以后,我国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积极推动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故D项正确;“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均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与题意不符,故A、C项错误;“重点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
20.A
【详解】
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说明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是在中共十五大,排除D项。
21.(1)事件:鸦片战争。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
(2)事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源:“左”倾错误。
(3)举措:1978年决定对外实行开放;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WTO。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并结合所学可知,“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鸦片战争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并不断发展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的,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的惨重代价从根本上讲,是“左”倾错误泛滥所致。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978年决定对外实行开放、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WTO(世贸组织)等方面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22.例一阶段:1949~195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新中国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私有和家庭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致富的积极性。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又号召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为了适应迅速工业化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需要,很快出现了农业集体化高潮,到1957年底,基本完成。
(作用)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农村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例二阶段:1958~197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1958年农村掀起了以粮为纲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破坏严重1960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制定了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革期间,阶级斗争取代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动乱。
(作用)在基础工业、石油和交通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停滞,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例三阶段:1978~198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户为代表的生产责任制,受长期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责任制姓资姓社、是否为国家政权服务受到质疑,中共中央颁布五个一号文件得以澄清,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作用)坚定了农民改革的决心,大胆尝试,重构农村体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莫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例四阶段:2004~2021年论述:(背景和措施)90年代以来,农村收入增幅不及城镇居民,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矛盾突出,限制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足发展。中央发布新的一号文件探索“三农”问題的解决办法。(作用)形成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形成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详解】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论述题,考生需围绕材料关键句词,从背景原因和作用影响解读中央文件关键词,作答要求史论结合,史正确,逻辑严谨,言之成理。每个历史时期考生要从背景、措施和影响角度去论述。一阶段:1949~195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新中国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私有和家庭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致富的积极性。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又号召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为了适应迅速工业化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需要,很快出现了农业集体化高潮,到1957年底,基本完成。(作用)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农村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二阶段:1958~197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1958年农村掀起了以粮为纲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破坏严重1960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制定了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革期间,阶级斗争取代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动乱。(作用)在基础工业、石油和交通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停滞,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三阶段:1978~1986年论述:(背景和措施)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户为代表的生产责任制,受长期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责任制姓资姓社、是否为国家政权服务受到质疑,中共中央颁布五个一号文件得以澄清,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作用)坚定了农民改革的决心,大胆尝试,重构农村体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莫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四阶段:2004~2021年论述:(背景和措施)90年代以来,农村收入增幅不及城镇居民,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矛盾突出,限制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足发展。中央发布新的一号文件探索“三农”问題的解决办法。(作用)形成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形成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这四个阶段考生写出两个即可,要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