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单双圈》(教案) 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跳单双圈》(教案) 体育与健康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09-04 17: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师的主导下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体验、感悟和实践中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材分析
跳单双圈是一项发展腿部力量和身体灵敏、协调性提高弹跳力的练习。要求单脚用力蹬地踏跳;双脚同时轻巧落地稍屈膝缓冲。在跳跃教材中,本项教材是最简单的诱导性练习,为以后各种助跑的跳跃练习建立单脚踏跳双脚落地的意识和习惯打下基础。由于内容简单,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兴趣”是推动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源动力,因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是教学设计当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跳单双圈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及弹跳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通过练习、游戏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向上的精神,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学会跳单双圈的动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
跳跃时动作协调、有力,落地轻巧。
八、教学特色
1、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体。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2.
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器材简易,可操作性强,场地运用合理。从准备活动的抢圈游戏到主教材的跳单双圈再到副教材的格子,一个铁环始终贯穿于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一种器材多种运用,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3.启发式传授知识:
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先通过练习,尝试,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佳的练习方式。教师再加以引导,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在通过难度的不断提高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音乐伴随整节课,并在主教材的教学中有效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掌控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始终处于挑战各种难度的上升期,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异常活跃是本次课的又一特色。
九、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
准备活动→抢圈游戏→上肢力量课课练→
跳单双圈→协调性练习→游戏→放松操
(一)开始部分:
1、课前用铁环在场地中摆成图形,学生感到新奇的同时又在猜测着课的内容,此时教师再设置悬念,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参与到本课中来。
2、准备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既可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又能为主体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3、准备活动中加入上肢力量课课练,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同时,为学生设置铺垫,准备接受各种挑战。
(二)基本部分:
1、通过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掌控练习的难易程度,使练习由简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接受挑战,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异常活跃。
2、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锻炼效果,还可以消除由于先前反复练习产生的烦躁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
3、在协调性练习中找出有创新动作的同学,约定下节课一起把他的动作教给其他同学。
(三)结束部分:
1、与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抻拉运动,通过肌肉的拉伸,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节课做出总结,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做出合理评价。
十一、场地器材
20×20米场地一块,铁环41个,小海绵垫4块,录音机一台。
十二、本课预计效果
密度:40%~45%
平均心率:120次/分钟
《跳单双圈》教案
授课年级:二年级
人数:40人
课题
单双脚跳
内容
1、跳单双圈。
2、协调性练习。




1、能掌握跳单双圈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及弹跳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通过练习、游戏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向上的精神,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单双脚跳的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
跳跃时动作协调、有力,落地轻巧。
课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场地与队形
时间




一、课堂常规
1、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见习生
5、队列练习
教师问好,用场地中间的圆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听铃声自觉集合,体委整队,学生问好,听老师宣布本课内容。
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迫不及待的进入本节课教学。
×××××
×××××
×××××
×××××
2’
二、准备活动
1、慢跑
2、游戏:抢圈.
3、专项准备活动
4、上肢力量课课练
1、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2、与学生一起活动。
3、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参与游戏。
4、小结练习成绩。
1、积极思考并按要求进行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气氛活跃。
自我评价:我的动作很协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将场地分成四块,每组带到相应场地围绕圆形做游戏。
8’




课序
一、跳单双圈。
左右脚先后均可,单、双圈之间应连续不断进行,落地缓冲,两臂协调配合。
学习内容
1.教师引导,设置各种挑战。使学生整节课都热情高涨,沉浸其中。
2.教师及时给予提示、表扬与评价
教学要求:
1.教师示范
2.选2—3名学生示范一次
3.教师及时给予提示评价
4.教师分别参与小组的练习,循环指导。
教师活动
1、小组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动脑思考。
2、注意观察,体会基本的技术动作。
3、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动作。
学生活动
通过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掌控练习的难易程度,使练习由简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接受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
场地与队形
15’
时间




二、协调性练习。
三、游戏:终极挑战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1、
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积极参加游戏。
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提高身体协调性,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锻炼效果,还可以消除由于先前反复练习产生的烦躁情绪。
××
○○○
××
○○○
××
○○○
××
○○○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成两小组进行对向接力练习。
12’




一、抻拉放松
二、小结
三、宣布下课
四.收回器材
1、与学生在音乐声中共同抻拉放松。
2、师生一起对本次课进行小结。
1、随音乐放松,动作舒展,全心投入。
2、教师总结。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把各自的收获和体验告诉大家。
3、组长留下收器材。
1、通过肌肉的拉伸达到身心放松目的。
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认识自我。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学生集中散点进行放松练习。
3’


铁环41个。
小海绵垫4块。
2、录音机一台.
预计密度:
40%

45%
平均心率:
120次/分钟




把日常孩子们所熟悉的游戏搬到课堂上来,他们会更容易接受,采用一物多用的方式,再通过设置各种挑战使学生整节课都热情高涨,沉浸其中。
《跳单双圈》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最大的快乐,玩能够使孩子获得最直接的幸福感受。低年级的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无意注意的时间长,而跳单双圈的内容比较简单,单一。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本课采取了通过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掌控练习的难易程度,使练习由简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接受挑战,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异常活跃。
这节课的活动安排和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心态,学生们能全程积极参加,活动中很投入,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愉悦。连续的教学过渡,始终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见优化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起着主要作用,这也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存在的不足:教学安排活动时,教师虽提示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为了快而忽视了跳跃的方法和规则,以后应加强约束,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