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双脚跳》实践课教案
学校:
执教者:
年级:二
生数:40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该动作的着地方法,双脚前脚掌落地、屈膝缓冲。
2.在“模仿动作的跳”“找方向”“闯关”等游戏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双脚同时用力起跳、双脚
落地”的基本动作,并能较连贯地跳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表现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能积极参与练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
跳跃:双脚连续向前跳
游戏:不同姿势的抢纸比快
课次
2/3
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
双脚同时用力起跳
学习难点
解决方法
落地轻巧、动作连贯
动物模仿法
演示法
合作练习
动物模仿法
演示法
合作练习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安全要求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
始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二、热身慢跑。
1.不同路线的跑及游戏:“快快抢位置”
2.韵律操(海草舞的音乐)
1.整队,检查常规。
2.向学生问好。
3.教师领跑并引导学生有序占位。
4.在音乐伴奏下,带领学生一起做律动舞
1.按“快、静、齐”的要求整队。
2.向老师问好。
3.学生有序跟跑,快速占好点位。
4.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教师一起跳兔子舞。
组织:四列横队
1’
3’
2’
2
2
小
小
小
设计意图:
把双脚连续跳的动作融入到热身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去,为主材的学习做好铺垫和预热。
基
本
部
分
一、模仿小动物跳
1.原地往上跳
①小兔子:小脚丫踮起来,小耳朵竖起来,1、2、3蹦蹦跳。
②小青蛙:小脚丫跳开来,小手臂举起来,1、2、3呱呱呱。
③小袋鼠:小肚皮大口袋,里面装着小脑袋,1、2、3跳跳跳。
1.教师语言导入:教师边说边做,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小动物。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模仿小动物跳。
3.教师出示动物名称,学生边喊边做。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比比谁学得像、跳得高。
5.教师表扬、评价。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并猜出动物的名称。
2.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积极模仿动物跳。
2.根据教师的提示,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积极参与比赛,比比谁学生得像,跳得高。
5.认真听点评。
组织:四列横队
2’
3’
3’
2
2
2
中
中
中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兔跳、青蛙跳,用语言诱导的形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前脚掌蹬地起跳动作。
基
本
部
分
二、小动物找方向。
①前后
②左右
③前后左右
④反口令练习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口令指挥学生进行不同方位的跳跃练习,节奏由慢至快。
3.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4.教师点评。
1.认真听,仔细看。
2.根据口令、节奏的不同,认真练习。
3.积极参与游戏,自觉遵守规则,比比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4.认真听点评。
组织:四列横队
4’
2
中
三、小动物闯关
①连续并脚跳过10cm高的垫子。
②两腿夹纸连续跳过垫子。
③跳过20cm高的垫子。
1.讲解示范动作方法。
2.哨音指挥学生连续跳过2(3、4)张10cm高的垫子。
3.指导纠正,利用腿夹纸的方法,解决前后脚跳的问题。
4.加高垫子,增加练习难度,跳过20cm高的垫子。要求学生落地轻巧、提膝收腹。
1.认真听,仔细看。
2.积极投入练习,听哨音指挥连续跳跃垫子。
3.两腿夹紧纸,跳跃时不碰垫,不掉纸。
4.挑战难度,认真完成动作,做到轻巧落地、提膝收腹、蹬伸充分。
组织:四列横队
6’
4’
3’
2
2
1
大
大
大
四、游戏
“障碍接力”
方法:连续跳过障碍物,爬过一定的距离,跑回与下一位同学接力。
1.指挥学生摆放好垫子。
2.讲清游戏规则及要求,并示范。
3.组织学生比赛。
1.按要求摆放好垫子。
2.明确游戏的规则及要求,知道动作方法。
3.积极参与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组织:10人一组
5’
2
中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双脚连续向前跳跃的能力。
结束部分
一、游戏的形式课课练:
二、垫上拉伸(草原之夜配曲)
三、小结、评价
四、回收器材
1.指导学生成俯撑,老师说几点钟,学生用手脚左右移动来到几点钟的方向,目的发展学生的手臂、腰腹力量。
2.带领学生听音乐做拉伸。
3.总结本课学习情况,重在表扬与鼓励学生。
4.组织回收器材。
1.学生成俯撑听教师的口令用手脚移动到几点钟的方向。
2在音乐中跟着教师做好瑜珈操。
3.讲教师总结本课。
4.帮助回收器材。
组织:四列横队
3’
1’
1
小
小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身心,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
140次
/分
练习密度
38%
场地器材
足球场地半块
体操垫41个
播放器1个
音乐3首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做出连续双脚跳的动作,有10%的学生完成的非常到位,能做到双脚同时用力起跳,轻巧落地,动作连贯。但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学生在做第二、第三跳的时候,出现手脚不协调的现象,有点急于求成,动作完成的过急。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动作完成的质量,情愿动作做慢一点,先完成简单的正确的跳跃动作,在第二、第三跳的动作衔接中要加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