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物体的形状 2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物体的形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6-28 08: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形状
教学要求: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摆弄实物,使学生对这些形状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不提更高的要求。
 2.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触摸、多拼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表述的语言不一定规范,也可能学生会说出其它的知识,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不要求其他学生也会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形成表象
  1.认一认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今天,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不同形状的物品。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带来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踊跃发言)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 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 境”。为此,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在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先让学生说说物体的形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利于有目的地组织下面的学习活动。
  2.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建立表象。
(1) 展示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小朋友们,我也带来了一些物品,也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行吗?教师一边出示物体,一边请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
  (2) 抽象出几何图形。
  师:我还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在了纸上,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片并认一认四种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比较陌生,教学时教师出示实物,在此基础上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记忆图形的样子,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具体感知物体的形状。
   A、请学生找长方体的物品,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把长方体的物品找出来在桌子上放成一堆。
  B、把正方体的物体也都找出来,在桌子上也放成一堆。仔细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C、请学生找出圆柱形的物体!看看圆柱是什么样儿的?
  D、球和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和学生一起合作,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操作分类,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建立表象,构建新知。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做 中想,将“做”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 变成“活动的”、学生自己构建的数学,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3.揭示课题:现在,我们已经能正确分辨这些物体的形状,知道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板书课题:物体的形状
  4.说一说生活中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1)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
  (2)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图片,这些图片中就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小朋友,用心去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形状到处都是。
  设计意图:《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说一说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已经认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动手操作,体验特征
  1.游戏:“看谁摸得准”
  (1) 闭上眼睛,在小脑子里想像这四种物体的形状,还可以用手势比划比划。(2) 生摸物体,说名称;(3) 按要求摸物体。(4) 出示没有摸到的部分物体(桔子、恐龙蛋、圆台等)请学生辨析。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从游戏“看谁摸得准”,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 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2.玩学具,搭物体。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
  (1)电脑出示小朋友们玩积木的情景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来玩一玩。(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交流:欣赏小朋友搭成的各种图形。教师适时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电脑出示小朋友们玩积木的情景,给学生一个“玩”的目标,一种“玩”的启示,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整个过程中既有同学的合作交流,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物体的形状的认识。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小朋友们还想玩,是吗?这些物体,我们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玩法,小朋友们回家可以和小伙伴们继续玩。
教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 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这几种形体的认识,发展了他们的空 间观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