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螳螂捕蝉 5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螳螂捕蝉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0 11: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领悟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2.能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揭题出示一组含错别字的成语: 王羊补牢 守株侍兔 掩耳盗玲 自相茅盾 刻舟求箭1.改错别字2.发现规律3.学生再补充几个来自寓言的成语4.老师补充一个: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读正确每一个字,联系上下文试理解生词意思,读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2.检查初读效果。 (1)读词语:诸侯 不堪设想 乘虚而入 转来转去 (2)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意思一段(1) 二段(2——11) 三段(12) 3.学生质疑。三、再读课文 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大臣们反对吴王攻打楚国的理由是什么。在文中“乘虚而入”指什么?“不堪设想”怎么理解?在文中“不堪设想”的后果会是什么呢?(2)试把文中大臣的反对理由和吴王的态度描写部分改成朝堂上的君臣对话说一说,注意人物语言语气符合人物身份。表现出大臣语气的诚恳,态度的恭敬,内心的焦急及劝谏失败后的无奈,表现出吴王的固执。四、课后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千乘之国 转来转去乘虚而入 辗转反侧处理 弹弓处死 弹琴2.按要求填写成语出自语言故事的反映人固执的: 固执己见 执迷不悟 刚愎自用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3.阅读第一节乘虚而入在文中指 不堪设想在文中指 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 4.想象吴王和大臣的对话情形,用课本剧的格式写出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感受人物 体悟道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将了什么内容?(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二、抓关键词 复述故事1.听写四组词语。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起弹弓瞄准2.出示这四组词语,自己对照批改订正,统计易错字。3.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想,事怎么一件事。听过了要讲给同学们听一听。4.师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5.生阅读故事,指名讲(可参照出示的四组词语) 师生评议。6.小结,引出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板书)7.少年通过这件有意思的事,想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三、自主阅读 体悟道理1.自由阅读,划出文中直接说明少年用意的句子。2.交流 (1)出示:“蝉、 螳螂 、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呢!” (2)指名读、评议、再读。你读懂了什么?它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 (3)填表格,汇报学习成果。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 (4)蝉、螳螂、黄雀,它们都身处险境,你要对它们说些什么呢?……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3.吴王明白少年的心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2)用成语替换“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3)吴王恍然大悟到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将吴王的话补充完整。吴王对少年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4)少年讲的道理和大臣们的不一样吗?出示两段劝告的话对比阅读,理解熟为蝉、螳螂、黄雀?思考他们劝告的效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三、结合质疑 体会少年的品质1.重点讨论: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呢?2.小结: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么,少年的劝是智劝、巧劝。可见,做事要选择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些?3.讲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1)指名读。(2)精读,品词语,揣摩人物特点。(少年“转来转去”想引起吴王的注意。 “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一定要见到吴王的决心已定……)(3)由于种种原因,少年劝告失败,引来杀身之祸,有这样的可能吗 少年明白他万一劝谏不成的严重后果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冒死劝谏呢?4.小结少年其人。四、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板书:螳螂—— 蝉 (黄雀在后)吴国—— 楚国 (其它诸侯国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五、练习设计1.像“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八字成语,你还知道的有 2.用上“恍然大悟”写出你的一个亲身体验。3.用拟人手法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更加形象生动。蝉叫着。 螳螂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4.阅读课文!!——12节,完成练习。从中找出两组反义词。(2)11节的内容让你想到 这个成语,12 节的内容让你想到 这个成语。(3)“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从出自寓言故事的易错成语切入,培养模块积累意识。培养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以改促读,深化阅读,提升理解,生动活泼地积累运用语言。听懂故事,讲述故事,是体悟道理,感悟人物的基础,也是积累运用语言的最朴实有效的方式。对少年的认识由他的“智慧、勇气”到“爱国、责任”,层层深入。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