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课堂练习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
1、“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用品,其中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蔗糖
D.米醋
2、加入水中的蔗糖消失后,以下与判断糖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无关的是( )
A.糖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分离
B.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糖水是混合物
D.糖水各部分是一样甜的
3、如图进行实验。搅拌后,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该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B.某固体物质在指定溶剂里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C.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kPa时,溶解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质量
D.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相等
5、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如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如表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糖水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时,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7.1%
D.糖水升温后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得到的溶液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
7、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12.5g甲
B.30℃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甲>乙
C.溶解度甲>乙
D.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至20℃,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9、下列各组中两种说法都正确的是( )
A
①用肥皂水区分蒸馏水和硬水
②用水区分NaOH和NH4NO3固体
C
①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②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
B
①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A
B.B
C.C
D.D
10、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11、向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D.d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
12、如图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属于易溶物质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没有析出固体
二、填空题:
13、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医用外科口罩能防控病毒,说明被污染的空气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是由
、
(写出粒子的符号)构成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浓度会
(填“改变”或“不变”)。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4)乙醇消毒液中,75%是指乙醇占
比(填“质量”或“体积”),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有
、
(写化学式)。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2)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
。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若a固体中含有少量b,则提纯a,可采用?
方法(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15、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80
溶解度/g
氢氧化钙
0.187
0.141
0.094
氢氧化钡
1.67
8.22
101.4
(1)20℃时,氢氧化钡属于
物质(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在8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0g氢氧化钡,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
(3)在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举一种)。
16、在实验室里,用NaCl固体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操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图②中标有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
(2)以上操作图按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3)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
(填序号);
(4)配制该溶液需要用
mL的量筒(填“50”、“100”或“200”)量取水(p水=1g/mL);
(5)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B.用于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内壁带有水滴
C.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17、过氧乙酸溶液是杀死病毒的一种有效药剂,某商店出售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表所示。
过氧乙酸消毒液
质量:500g
化学式:C2H4O3
溶质质量分数:40%
使用方法:浸泡、喷雾、熏蒸等方法,用水稀释后使用。
(1)过氧乙酸由?
种元素组成。
(2)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若要配制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用于地面消毒,需要该种消毒液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D
6、A
7、D
8、B
9、A
10、B
11、B
12、D
二、填空题:
13、答案为:
(1)混合物;
(2)Na+;Cl-;不变;
(3)+1;
(4)体积;CO2;H2O。
14、答案:(1)c;
(2)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不饱和;
(4)降温结晶;
(5)A。
15、答案:(1)可溶;
(2)201.4g;
(3)小于;
(4)加入氢氧化钙(或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16、答案:(1)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托盘天平;
(2)④②③⑤①;
(3)②;
(4)100;
(5)AC。
17、解:(1)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3;
(2)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故填:6:1;
(3)设需要40%的消毒液的质量为x,则:
50kg×0.2%=x×40%
x=0.25kg
答:需要该种消毒液0.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