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0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故事结构。
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
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1、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
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2、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讲了哪一个故事
牛郎织女
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郞
爹
嫂
辆
歹
罕
纱
妻
趟
托
狱
婚
辈
挨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牛郎
爹娘
嫂子
一辆车
好歹
稀罕
纱衣
妻子
一趟
托着
游泳
结婚
一辈子
挨近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1.请同学按照正确的姿势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4.严格按笔顺描写。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郎: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良”的最后一点稍向左收,避让“阝“。
妻:上半部分横画之间等距,但长短要有变化,下半部分“女”的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嫂:右半部分中“臼”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辈:上半部分“非”的笔顺是竖、横、横、横、竖、横、横、横。
字词认读,书写指导
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发展、结局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第三部分(5~8自然段):长大分家,赶出家门。
第四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第五部分(14~16自然段):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第六部分(17~21自然段):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说说在你的眼中牛郎和织女是一位怎样的人,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
牛郎:
憨厚老实、勤劳善良
织女:
勤劳善良、心灵手巧
哥嫂:
自私自利
、贪得无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细读人物:
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织女和牛郎的有关句子。
描写牛郎的句子: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牛郎很可怜、命运悲惨。
从哪里体会到的?
都死了
很不好
吃剩饭
穿破衣裳
在牛棚里睡
没名字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描写织女的句子: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
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描写哥嫂的句子: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你觉得牛郎的哥嫂是怎样的人?
很坏、狠毒、不念亲情
这一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衬托牛郎的可怜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在故事中老牛发挥了什么作用?
读第14~18自然段为例。标划重点的词句。
来到树林
看到姑娘
织女走来
互诉身世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牛郎织女
牛郎:憨厚老实、勤劳善良
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
老牛:知恩图报、指点机会
相依为命
相伴相爱
相知相遇
板书设计
总结全文,关注写法
主题思想:
写作借鉴:
本文通过讲述牛郎和织女在老牛的指点下相遇、相知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赞美了他们善良、勤劳的品质和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精神。
文中对牛郎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具体描写,一方面使
人物丰满起来,突出其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另外,老牛开口说话、指点牛郎织女相遇等情节的安排,增添了故事的奇幻色彩。语言表达朴实自然、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