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
材料分析
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长的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条河流,一片森林,一个城市,一片果园……
生态系统的组成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
2.树桩腐烂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腐烂的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思考?
1.昆虫的幼虫以树皮中的有机物为食物,啄木鸟以昆虫的幼虫为食物,因此说昆虫的幼虫和树之间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啄木鸟和昆虫的幼虫也是捕食关系。
2.树桩上长出了许多真菌,这些真菌靠分解树桩中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腐烂的树桩最后可能会消失。
3.阅读教材第20页,总结出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植物属于生产者。因为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动物大多数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真菌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细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观察下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得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起点就是生产者。
“老鼠吃草,蛇吃老鼠,蛇又被猫头鹰吃”
这条食物链就可以写成:
草
老鼠
蛇
猫头鹰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树叶
蝉
螳螂
黄雀
生产者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树叶
蝉
螳螂
黄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数量:
能量:
多
高
少
低
营养
级别
树叶
蝉
螳螂
黄雀
食物链书写原则:
?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各种生物之间用“
”连接,“
”指向捕食者,“
”
方向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在这条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
草
兔子
猫头鹰
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
猫头鹰
草
食草昆虫
猫头鹰
蟾蜍
蛇
草
猫头鹰
鼠
蛇
草
猫头鹰
鼠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 草 牛 虎 B鼠 蛇 鹰
C鹰 蛇 青蛙 昆虫 D草 兔 鹰
D
食物链和食物网对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
1.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怎么样?
2.为什么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汞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甲、乙、丙、丁四中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过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汞含量情况如下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乙 丙
丁
甲 B丁
乙
甲
丙
C甲 丙
乙
丁 D
甲
乙
丙
丁
生物
甲
乙
丙
丁
汞含量
0.04
6.00
0.49
61.00
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
2.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增加吗?这说明什么?
3.如果在草场上过度放牧,草原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也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被破坏实例
生态系统被破坏实例
生态系统被破坏实例
生态系统被破坏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