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南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考号填写在答题卡。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以下各项主张中与这一学派相符的是(
)
A.以法治国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2.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中说:“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
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
①“克己复礼”
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有教无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列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二者都是对儒学的打击
B.二者都是对儒学的肯定
C.二者对待儒学的态度一反一正
D.二者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4.西汉初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当时老百姓歌道:“萧何为法,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上述做法(
)
A.旨在解决王国割据危机
B.反映清静无为的执政理念
C.体现了小国寡民的追求
D.被统治阶级长期奉为信条
5.公元1175年6月,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与朱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对他们辩论观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
B.朱熹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
C.陆九渊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D.陆九渊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大学”
6.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B.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7.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8.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
A.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思想自由
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反对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9.某学生曾嘲笑苏格拉底长相丑陋,有人为其打抱不平,他却说:“如果我被别人几句话左右,影响心情,这说明我是真的丑。宽容大度是人性中最美的花朵,我拥有了这份美丽。”这说明苏格拉底(
)
A.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C.重视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D.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10.有学者指出,早期古希腊哲学中,虽然人性以一种遮蔽的状态呈现,但人们总是想着在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找到人之根、人之本,哲学家们也开始考虑如何摆脱神的束缚,寻求人的自由。这反映出古希腊早期哲学(
)
A.提出了衡量世界的尺度
B.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束缚
C.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基础
D.促进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11.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
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12.马丁.路德主张取消僧侣作为人和神之间的中介地位,宣扬“普遍祭祀”的原则,即通过人对上帝,对《圣经》的真正信仰而得救。这一主张(
)
A.加重了信徒经济负担
B.使基督教的仪式更为烦琐
C.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
D.切断了信徒与教会的联系
13.根据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照此方法,图中两处空白应填(
)
A.东印度公司、重商主义
B.庄园经济、文艺复兴.
C.工场手工业、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14.美国宪法将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这实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15.在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在印刷术方面,毕异在唐代雕版印刷成熟的基础上,发明“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上述材料重点说明宋代科技(
)
A.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
16.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如图)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珍贵文明遗产。这份遗产源于中国古代(
)
A.领先世界的天文学
B.发达的农业文明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繁荣的商业文化
17.春秋战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恋爱女性往往体现了率真与自然;至汉代爱情文学中的女性便有了许多非爱情因素;宋代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比例大为减少;明清作品对女性守节、殉夫则大为歌颂。以上现象说明了(
)
A.封建专制主义的逐渐加强
B.儒家伦理观念强化压抑人性
C.家庭伦理政治化色彩增强
D.宋代爱情题材不受市场青睐
18.明清时期,我国戏曲种类丰富,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反映了当时(
)
A.戏剧艺术渐趋成熟
B.统治思想兼容并蓄
C.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D.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9小题30分,第20小题16分,共4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善”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山南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8×3=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A
B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C
C
D
B
B
C
二、非选择题(46分)
19.(32分)
(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8分)
(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分)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4分)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6分)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4分)
(4)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6分)
20.(14分)
(1)内容:“知识即美德”;美德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积极践行美德。(6分)
(2)发展:深化竞争意识;注人民族精神。(2分)
原因:启蒙运动的推动;知识精英的倡导;工业革命的开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