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4 12:2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赏析、感悟。
2.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诗。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通过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读诗题,猜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课堂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象惊人,气概豪迈,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