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7: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理解诗的主旨,把握诗的结构。
学习作者运用“比”“兴”写法来抒发个人内心情怀的写作技巧。
呦呦
子衿
譬如
鼓瑟
可掇
越陌
度阡
三匝
吐哺

yōu
jīn

duō


qiān





几何


何以
悠悠
沉吟



阡陌


契阔
三匝


归心


对着
多少
苦于
用什么
长久
低声吟诵
艾蒿
采取
田间小路
问候
久别重逢
通“宴”欢宴

满足
人心归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思难忘
看来,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人生苦短的感叹
—年华易逝的苦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假如诗人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诗人还有一句: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又是何“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有那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君”
能够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贤才
“嘉宾”
引用古诗句,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意:
对贤才的渴慕
对人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
把高空中的明月
喻为贤者。
再次表明
对贤才的渴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
说明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
周公之典:
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思路整理:
感叹人生短暂,
时光易逝
抒求贤若渴之情
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统一天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求贤难得的惶恐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广纳人才的真诚
—爱才之情的殷切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
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既得,故尽礼
娱宾。
比喻:用明月何时可掇,写求贤不得的忧虑;以生
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