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4 15: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课件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在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一单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沦为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目录
前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
前言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浮雕
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由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北伐和西征
D.青浦大战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开始的标志是(
)。
B
知识点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人物扫描
洪秀全
A.洪秀全
B.冯云山
C.杨秀清
D.萧朝贵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的是(
)。
A
知识点
材料研读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ì)出柙(xiá),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清政府猝不及防;清政府的腐朽,官员遇有民变,纷纷逃走。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虽然冯云山、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人。次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
定都天京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在(
)。
B
知识点
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A.《资政新篇》
B.
《海国图志》
C.
《四洲志》
D.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D
知识点
共产主义社会
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陷落
天京陷落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
A.北伐时期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D.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B
知识点
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资政新篇》书影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D
知识点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准军的抵抗和反扑。
A.清军
B.黑旗军
C.太平军
D.湘军
1860年,李秀成率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枪队,他率领的军队是(
)。
C
知识点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靠镇压太平天国发迹,不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获封武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因此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
人物扫描
曾国藩(1811-1872)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浙江慈溪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D
知识点
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后活动
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中,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
答:军事进军路线较为正确(沿江东下);领导集团团结一致;广大战士革命热情高涨;广大人民的拥护;清军传统军事力量(八旗、绿营等)的腐朽。
曾国藩与赵烈文预感清朝的危亡
太平天国失败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文说:听北京来的说,都门的形势很不好,经常有明火执仗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现在国家统一已经很久了,以后势必会渐渐出现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社会风气也没有大的变化;如中央政府不先烂掉,就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我估计,将来的结果必然是央政府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到来,大不会超过50年。历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知识拓展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