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第一课时
做一名科学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明确科学学习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2.通过师生讨论、讲故事、看视频,了解学生以往的科学课学习方法以及对科学的认知,认识到学习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回顾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学期新的课堂要求。2.让孩子们明白课堂常规的重要性,每天的坚持与努力都会改变自已的一生。3.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感悟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向科学家学习。
二、教学重点
明确本学期就科学课上课的各项要求。
三、教学难点
借助讨论、讲故事、看视频等方法,增强科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情况分析
升入五年级,学生渐渐开始独立,在面对事情时,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意见。相比起三四年级学生来说,五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能更加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也能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再加上本身孩子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更加需要老师积极的进行引导。在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之后,学生对于科学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喜欢科学实验,但孩子们在进行实验时仍然还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即使部分学生已经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科学实验中的许多细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不够适应。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等等。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更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科学课堂学习规范性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小组中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设计
一、谈自我介绍或假期趣事(约5分钟)
教师新接班级可做自我介绍,原科学老师可谈假期趣事。
如:相信大家的假期都是愉快而充实的,假期里你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谁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二、你眼中的科学是什么样的?(约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科学是什么样的?谁来谈一谈
生交流,师给予肯定。
师:科学是一个奥秘海洋,我们是小鱼,在里面乐学活学。
科学家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约10分钟)
师:你知道科学家们都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吗?能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吗?
生交流,师表扬鼓励
并讲故事:青霉素的发现(可使用科学视频结合讲解)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那时流行着许多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回来后,无意间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鉴定表明,该霉菌为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此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弗莱明对这种特异青霉菌进行了全面的专门研究。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弗莱明不懂生化技术,无法把青霉素提取出来。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对于专门的生化学家来说,提取青霉素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但是弗莱明并没有失掉信心,他坚信青霉素拯救生命的价值。因此,他继续将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毫不犹豫地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利用这些产生菌,钱恩等人培养出效力更大的青霉素菌株。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七、八十种病菌的试管实验和动物试验,都证明青霉素对引起多种疾病的病菌都有较大的杀伤作用。他们还利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青霉素的偶然发现是人类取得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为表彰弗莱明等人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
我们发现,科学家的研究是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到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同学们,只要你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科学家!让我们尝试像小科学家一样的工作学习吧!那以后的课堂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四、课堂常规(约15min)
回顾上学期存在问题:
(课前准备、课堂纪律、科目作业、学习习惯)
本学期需要改进的地方:
(准备,纪律、作业、评分、小组管理)
小组管理制度:
示例:
(1)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人员和位置固定),小组长每月轮换。推选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2)小组长——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的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准备的督促、小组活动中纪律的监督。
(3)课代表——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的课前准备保证老师来时教室有秩序、和老师即时沟通、提醒老师布置的任务。
4、课前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1)必备:铅笔、橡皮、科学书、科学活动手册、学具袋
(2)另备:提前要求准备的科学材料。(由组长安排顺序,学会合作)
5、课堂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示例:
(1)课中纪律
①课堂中安静倾听、积极举手发言、不打闹、听口令,口令喊开始才开始,喊停马上坐正。
②实验前,用眼睛观察实验器材,未经允许,不随意乱动。
③领取材料时,由材料员安静排好队到指定区域领取自己小组的材料。
④实验中,材料员、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全力合作认真实验,轻声讨论,并注意实验安全及时做好记录。需要老师指导或帮忙,举手报告。
⑤实验结束后,尽量按照原样将材料整理回盘中,放在材料员面前。全组坐正示意老师。
⑥大胆发言、认真倾听。
(2)课堂安全
师:在科学实验室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呢?
①轻声慢步,不跑不叫,进出教室不挤不闹:
②不乱攀爬桌登,不爬窗台:
③不乱摸电器、电器开关;发现电器、电线、开关插座等有损坏及时报告,不乱动实验仪器;
④不往学校、教室、实验室带危险物品
、火种。
⑤在一些手工课中,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拿小刀、尺子等对准别人讲话,不碰住别人和自己,保管好练习用的工具、材料。
作业流程
(1)作业包括书面、动手制作、观察活动等形式。
(2)当月的小组长检查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课代表检查小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
(3)三个等级评价:星级、A级、差级。
(星级每面加0.5分、A级过关、差级每面扣0.5分。作业不完成、不批改、丢失一般算差级处理。)
7、当你们小组合作时
(1)认真看和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自己理解自己该做什么。
(2)如果不清楚可以问你身边的同学,如果你还不懂可以举手询问老师。
(3)如果有人向你寻求帮助,你要有耐心、热情地帮助别人。
(4)讨论声音不能太大,不干扰到其他小组。
(5)相互尊重、互相帮助,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小组又快有好的完成任务。
8、如果老师举手示意时
(1)无论你在干什么这时候都应该停下来。
(2)面向老师坐好并安静的等待。
(3)提醒你周围还没注意到老师的同学。
(4)没有讨论和讲小话的声音,把你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老师这里。
9、当你完成任务时
(1)请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所有内容,如果没有继续。
(2)完成后可以安静的看自己的书、杂志等。
任务结束后
(1)小组材料员将材料完整、有序地放回材料区。
(2)整理自己的桌面和清理周围的卫生,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3)等待老师的检查,合格后才能允许离开。
当你迟到或中途离开时
迟到时:
(1)站在讲台旁边
(2)告诉老师你迟到的理由,得到允许后回位置就坐。
中途离开时:
(3)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轻声地离开,回来时安静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当你缺席时
(1)从同学和老师这里了解所学的内容和任务。
(2)如果你因为请假错过了一次考试,要主动找老师补上,沿用历史成绩或没有成绩。
(3)如果没有请假缺席,你会直接被评为差级
13、评分制度(摘星游戏)
(1)每节课有各自的目标,完成目标情况最好的三组,每人奖励1个星星,为小组贡献4颗星星。
(2)每节课表现突出的个人额外奖励1颗星星,为小组额外贡献1颗星星。
(3)小组集齐5个章,到课代表处换1颗星星。
(4)单元练习为“优”者,奖励1颗星星。
(5)特殊奖励,视情况而定。
根据星星颗数每月评一次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有需要的可课下借实验室小器材探索三天。
五、小结(约5分钟)
1、分享小故事:苏格拉底的坚持(可使用科学视频结合讲解)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2、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