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3 19: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会书写其电极反应式。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进一步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从简单原电池发展到带有盐桥原电池的过程变化,并能理解带有盐桥原电池的实用性。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实验探究: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操作
向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ol·L-1CuSO4溶液约30
mL,再加入适量锌粉,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
现象
Zn逐渐  ,有  物质生成,溶液温度  ,颜色____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____
微观探析
Zn把电子直接传递给Cu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溶解
红色
升高
变浅
热能
Zn+Cu2+===Cu
+Zn2+
2.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装置示意图
?
实验现象
锌片    ,铜片上有红色固体生成,质量  ,溶液颜色  ,电流计指针发生  ,用温度计测量两烧杯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逐渐溶解
增加
变浅
偏转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_____
微观探析
在硫酸锌溶液中,负极一端的
失去电子被氧化成_____进入溶液
在硫酸铜溶液中,正极一端的
获得电子被还原成___沉积在铜片上
电子或离子
移动方向
(1)导线(外电路)中,电子从
片(负极)移向
片(
极)。
(2)盐桥(内电路)中的
移向ZnSO4溶液,
移向CuSO4溶液
工作原理
负极:
(  反应)
正极:        (  反应)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能
Zn
Zn2+
Cu2+
Cu
Zn
Cu

Cl-
K+
Zn-2e-===Zn2+
氧化
Cu2++2e-===Cu
还原
Zn+Cu2+===Zn2++Cu
3.盐桥原电池工作原理
(1)定义:原电池是将   转化为  的装置。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
①负极:发生  反应,  电子。
②正极:发生  反应,  电子。
(3)构造
①两个半电池;
②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和   溶液。
③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  连接起来。
化学能
电能
氧化
给出
还原
得到
电解质
盐桥
(4)盐桥的作用
①形成    ;
②                  

③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相比单液原电池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闭合回路
平衡两侧溶液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
(1)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
(2)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  )
(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
(4)铜锌原电池中电子由锌电极经过溶液流向铜电极(  )
(5)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
正误判断
×
×
×
×

1.上述铜锌原电池中:
(1)若用温度计测量装置内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无变化,由此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CuSO4溶液中的Cu2+不能与锌直接反应。
(2)若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是否还会发生偏转?为什么?
提示 不偏转。如果要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装置中必须形成闭合回路。若取出盐桥,很显然该装置未形成闭合回路。
2.在原电池中,哪极的电势高?
提示 正极的电势高。
深度思考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应用体验

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下列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1)将铁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置于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
①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e-===H2↑
Fe-2e-===Fe2+
Fe+2H+===Fe2++H2↑
(2)有人用原电池原理除去银器皿表面的黑色硫化银,其处理方法: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皿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银器皿表面的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在此形成的原电池中:
①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6e-===2Al3+
3Ag2S+6e-===6Ag+3S2-
3Ag2S+2Al+6H2O===6Ag+2Al(OH)3↓+3H2S↑
解析 “黑色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必然发生变化:Ag2S―→Ag,显然这是原电池的正极反应:3Ag2S+6e-===6Ag+3S2-,负极反应应为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2Al-6e-===2Al3+,正极生成的S2-和负极生成的Al3+在溶液中都能水解且相互促进:2Al3++3S2-+6H2O===2Al(OH)3↓+3H2S↑,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产生。则原电池的总反应:3Ag2S+2Al+6H2O===6Ag+2Al(OH)3↓+3H2S↑。
(1)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归纳总结
(2)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①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②结合介质的酸碱性确定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将两式相加得总反应式。
返回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对于酸性电解质,一般是负极金属的活动性  
,正极金属的活动性
  

例如:a和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则a为 极,b为 极,金属活动性:a b。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 。
较强
较弱


>

3.设计原电池
(1)理论上,任何自发的    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外电路:  性较强的物质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性较强的物质在正极上得到电子。
(3)内电路:将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  移动。
氧化还原
还原
氧化
定向
请用CuCl2溶液、FeCl2溶液、盐桥、铁片、石墨棒设计原电池,实现电池反应:CuCl2+Fe===FeCl2+Cu。
应用举例
设计思路
示例
把氧化还原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
还原反应(正极):_________________
Fe-2e-===Fe2+
Cu2++2e-===
Cu
以两极反应为原理,确定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负极材料:____
正极材料:______
画出示意图
(盐桥原电池)
铁片
石墨棒
CuCl2溶液
FeCl2溶液
(1)构成原电池两个电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
(2)将Mg和Al用导线连接放入NaOH溶液,Al不断溶解,说明活泼性:Mg<Al(  )
(3)足量的Zn与稀H2SO4反应时,滴入CuSO4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为c(SO
)增大(  )
(4)增大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能加快原电池反应的速率(  )
(5)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
×
正误判断
×
×
×
×
1.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1)若纯锌与粗锌(含Fe、C等)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哪种方法产生氢气的速率快?
深度思考
提示 粗锌中的锌、铁、碳与稀硫酸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2)若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常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为什么?
提示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铜、锌与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
2.在原电池中,金属活动性强的电极一定作负极吗?
提示 不一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不只与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活动性Mg比Al强,但却是Al作负极。
3.某同学将反应2Al+6H+===2Al3++3H2↑设计为原电池,装置如图,请分析此同学设计的装置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常温下,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而被保护。
4.根据反应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的转移。
1.10
mL
1
mol·L-1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3
mol·L-1硫酸溶液
B.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应用体验

解析 加入适量的3
mol·L-1的硫酸,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也增大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Zn足量,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没有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故C正确;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2.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式为Zn+Cu2+===Zn2+
 +Cu,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
 溶液蓝色变深
D.如果将Cu电极改为Fe电极,Zn电极依然作负极

3.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
?
?
?
部分
实验
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4.设计原电池Cu+2Fe3+===Cu2++2Fe2+,在方框中画出能形成稳定电流的半电池形式的装置图(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负极材料: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正极材料: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
?
?
Cu
Cu-2e-===Cu2+
碳棒
2Fe3++2e-===2Fe2+
设计原电池时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的选择
(1)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材料发生反应。但若是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烧杯中进行,则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含有与电极材料相同元素的阳离子。
(2)电池的电极材料必须能导电。
方法指导
返回





题组一 原电池工作原理
1.下列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A.均发生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Zn和Cu既是电极材料又是反应物
C.工作过程中,电子均由Zn经导线流向Cu
D.相同条件下,图乙比图甲的能量利用效
 率高

解析 甲、乙均为原电池,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B项错误;
电子均由Zn经导线流向Cu,C项正确;
图乙中Zn没有直接与CuSO4溶液接触,能最大限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B.正极反应为Cu2++2e-===Cu
C.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D.将铜片直接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
 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解析 该原电池中Cu作负极,Ag作正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负极),2Ag++2e-===2Ag(正极),盐桥起到了传导离子、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流向相反,D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2Fe3++Cu===Cu2++
 2Fe2+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脂,其
 作用是传递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解析 该原电池所发生的反应实质是Fe3+与Cu的反应,C正确;
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A错;
电极Ⅱ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B错;
12
电子在负极上产生后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不可能通过溶液和盐桥,D错。
4.(2020·泰安高二检测)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 )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
 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解析 锌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
12
乙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溶液中Cu2+逐渐减少,为维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Zn2+会不断移向乙池,使溶液质量增加,C项正确;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D项错误。
阳离子交换膜不允许阴离子通过,所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
)不变,B项错误;
5.(2020·西安检测)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盐桥中装有K2SO4饱和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A.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乙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

 向甲烧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解析 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O
+8H++5e-===Mn2++4H2O,氢离子浓度减小,导致溶液的pH增大,A项错误;
12
甲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Mn元
素的化合价降低,乙烧杯中亚铁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2+-e-===Fe3+,B项错误;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则电流方向为从a到b,C项正确;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盐桥中的SO
移向乙烧杯,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题组二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6.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

12
解析 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7.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MnO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2e-===Li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解析 由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可知,Li元素化合价升高(0→+1),Mn元素化合价降低(+4→+3)。Li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MnO2在正极上得电子,电极反应为MnO2+e-===MnO

8.理论上,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已知电池反应:N2H4+O2===N2+2H2O,则其电极反应式不可能是
A.O2+4H++4e-===2H2O
B.O2+2H2O+4e-===4OH-
C.N2H4+4OH--4e-===N2+4H2O
D.N2H4+4H++2e-===2N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题组三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9.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式不符的原电池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铜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解析 由电池反应式可知,铁作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项中,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故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池反应式不符。
10.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A.A>C>D>B
B.A>B>C>D
C.C>A>B>D
D.B>D>C>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11.a、b两个烧杯中均盛有100
mL等浓度的稀H2SO4,将足量的两份锌粉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解析 因为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Zn粉过量,故而H2的量由H2SO4的物质的量决定。a中部分Zn与CuSO4发生反应置换出Cu,并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了,但最终产生H2的体积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12.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 由反应2Fe3++2I-
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被还原,乙中I-被氧化,A、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被还原,则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甲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3.由锌片、铜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综合强化
(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
Zn-2e-===Zn2+
2H++2e-
===H2↑
(2)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由Cu极经导线流向Zn极
(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1.68
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稀硫酸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_____g
锌,有________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4.875
9.03×1022
0.75
mol·L-1
解析 产生0.075
mol
H2,通过0.075
mol×2=0.15
mol电子,消耗0.075
mol
Zn和0.075
mol
H2S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所以m(Zn)=0.075
mol×65
g·mol-1=4.875
g,N(e-)=0.15
mol×6.02×1023
mol-1=9.03×1022,c(H2SO4)=
=0.7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Ⅰ.如图所示,若向B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12
Ⅱ.若改为向B中滴加40%的NaOH溶液,发现电流计指针与Ⅰ中偏转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两次操作中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次操作中均发生原电
池反应,所以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2)两次操作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次操作中,电极相反,电子流向相反,因而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3)操作Ⅰ中,C1棒上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2I--2e-===I2
(4)操作Ⅱ中,C2棒上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2
解析 Ⅰ.滴入浓盐酸,溶液中c(H+)增大,题给可逆反应平衡正向移动,I-失去电子变为I2,C1棒上产生电子,并沿外电路流向C2棒,AsO
得电子变为AsO

Ⅱ.滴加40%的NaOH溶液将H+中和,溶液中c(H+)减小,题给可逆反应平衡逆向移动,电子在C2棒上产生,并沿外电路流向C1棒,I2得电子变为I-,AsO
失电子变为AsO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