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扁鹊治病
30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扁鹊治病》说课流程
说过程
说学法
说教法
说教材
说板书
说目标
《扁鹊治病》是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寓言故事,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1、“以生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围绕“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的主题和“在读文中体会人物想法和感悟道理”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学会课文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语文教学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方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朗读感悟法
3、角色体验法
1、自读感悟法: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多种方法解读文本,并全班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读写结合法: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321”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流程
合作探究
前置自学
拓展训练
依托网络博客进行前置自学共享
释
采
【自学提示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更好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设,所以,自学提示设计的指向性越清晰,学生操作起来越简单,课堂交流就越容易碰撞起智慧的火花。】
重点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在此环节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好点拨提升。
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教学练习《乐园》,再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汇报的分工,然后全班集体交流,教师对关键地方进行点拨。
IF语句的应用
课题激趣,随文解字;
1
合作探究,思维碰撞;
2
展示交流,揣摩人物;
3
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4
5
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扁 鹊 制 病
治
一、课题激趣
二、整 体 感 知
1.你读了课题以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呢?(预设:扁鹊给谁治病?扁鹊是怎么治的?最后结果怎样?)
2.这则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他精通各科目医学内科,创造了中医上的望、问、闻、切四大诊法。
设计理念:
为了引导学生尽快的走进文本,感悟扁鹊的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我设计了:对于扁鹊这个人物,你了解多少?这种设计源于语文课程要致力于课内和课外的融通,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可以拓展资料,或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从而激活背景知识,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
1、你认为扁鹊是一位名医吗?
从文中具体的语句谈理解。
2、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去?
并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交流。
四、学生展示交流
1.扁鹊是一位名医吗?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做好点拨。
预设一:学生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其次从“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这些词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教师板书:高明的医术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特点。
点拨、提升一:教师相机出示资料: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
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预设二:问题:“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鹊,可扁鹊为什么一次
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讨论,体会扁鹊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心情,从而感悟扁鹊高尚的医德。教师板书:高尚的医德
四、学生展示交流
2.交流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去?
学生交流中,会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不相信”、“不理睬”、“不高兴。”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才是导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
点拨、提升点:蔡桓公最后后悔了吗?从 哪个字中可以看出?抓一个“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侧面衬托扁鹊医术高明。
【新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特点。】
【同时,在生本理念下,如何来看一节语文课是否精彩、高效,除了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怎么样,还应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怎样,“放”、“收”是否操纵自如,点拨、提升点的时机是否恰到好处。在教学中,为实现生本课堂中“点点有思,思思有文 ”的生本理念,我及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升,升华学生的认识,加深阅读的延伸。】
教师点拨提升点
朗读训练点
方法指导提高点
语言文字训练点
单元训练点
拓展延伸点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
蔡桓公:
朗读训练点:
---- 分角色朗读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纪昌学射
拓展延伸点—以“读”引“读”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解读文本的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变化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过程。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对扁鹊越来越不满)
2.扁鹊: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见(极力劝说,医德高尚)
3.病情:就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逐渐加重)
蔡桓公病入膏肓时他会想: 。
他这时候会说: 。
自以为是 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让学生把先前朦胧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明确这个故事的寓意,随学生的回答我还用几个成语,如“自以为是、讳疾忌医、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等来加以概括,解释,让学生对本课的寓意有个提升。
单元训练点
本单元的训练点揣摩人物内心,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抓关键词语等方法突破了本单元的训练点。
1、评价。生本实验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会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而让学生乐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评价机制。因为评价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而只有把评价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催化剂。教学中,我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组和个人评价,统计个人得分。
五、总结评价 拓展提升
五、总结评价 拓展提升
以读引写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征,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1.小练笔: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 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2.继续完善寓言故事,准备班内开展故事会。
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则,在作业方面,我设计了作业小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一,来完成。
本节课我们遵循了大语文观: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
创 新 点
适时抓住文本进行揣摩人物内心,充分理解扁鹊的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
在合作探究中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本,多层次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理解了扁鹊的品质与精神,让学生轻松突破重难点。
创新点一
创新点二
创新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