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4 10: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民族国家的特点,培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通过分析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国际法原则的确立和影响,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国际法的原则和外交制度建立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3.通过分析对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法发展的不同背景和内容,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重点:
1.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2.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发展。
难点:
1.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
2.国际法在当今世界外交活动中的作用。
探学新知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也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2)表现
①英国: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法国: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③国家观念:这一时期,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2.民族语言地位上升
(1)背景:基督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兴起。
(2)表现: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①英国: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②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赦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3.民族国家的产生
(1)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
①国家意识的加强: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②民族国家的产生: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由单一组成的,更多则是由多个族群组成。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①随着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过程
①奠定基础:荷兰人格老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确立原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外交制度的建立
(1)背景: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稳定关系,而外交制度的建立是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影响: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3.19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2)国际法应用范围的扩大: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3)国际社会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的发展。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表现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③一战后,各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3)认识: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苏联也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
2.二战后的发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表现
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②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④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大,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3)认识: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为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深化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材料二
苏联首先提出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五国中有一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要考虑到争取苏联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一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
2.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并拥有监督国家个别行政部门的权力,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有3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但是这些国际组织的工作仅限于行政事务方面,并不具有政治上的任何约束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933年2月24日,国联特别大会通过最后决议……表示如果日本拒绝国联的决议,不从侵略地撤军,54个国家将与日本绝交。……最终由于各自的实际利益而未实行。日本的侵略行动未能制止,国联令人失望。各国认为中国的利益不能得到国联的保障,其他国家也只有发展军事以图自保。
——摘编自《国际联盟与九—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联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未能制止日本侵略行动的原因及后果。
1.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差异:从产生时间上看,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晚于西方民族主义;从内涵看,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
(2)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评析: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解析:(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的信息和所学,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两者民族主义的产生时间、内涵方面回答。(2)问第一小问,结合二战后美苏关系和苏联的动机与企图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战后国际关系,特别是美苏关系的演变辩证的分析。
2.答案:(1)背景:①世界越来越走向整体化。
②各类国际机构建立为国联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③已有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政治约束力。
④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⑤饱受战祸的各国人民渴望找到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
(2)原因:国联成员国的各自的实际利益不同;“全体一致”原则国联由英法控制采取绥靖政策。后果: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各国由寄希望于国联转向自保;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中国的抗日斗争得不到有力支持;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解析:(1)问据材料一“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得出世界越来越走向整体化,据材料一“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得出各类国际机构的建立为国联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据材料一“这些国际组织的工作仅限于行政事务方面,并不具有政治上的任何约束力”得出已有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政治约束力,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倡导者和世界人民渴望和平角度回答。(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最终由于各自的实际利益而未实行”得出国联成员国的各自的实际利益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国联秉承的原则和英法操控的影响;第二小问后果,据材料二“其他国家也只有发展军事以图自保”“各国认为中国的利益不能得到国联的保障”“日本的侵略行动未能制止”回答即可。
随堂训练
1.16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且学生的来源逐渐本土化。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
)
A.教育摆脱宗教束缚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民族国家兴起
D.封建王权弱化
2.16世纪30年代,
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
A.加强专制王权
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
C.打击教会神权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3.近代以来某一国际关系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该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4.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标志近代国际法产生。这表明欧洲近代外交体制(
)
A.确立了常驻外国使节制度
B.外交规范化法制化
C.厚往薄来,形成朝贡体制
D.以主权国家为主体
5.下列有关维也纳体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取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
B.开启了欧洲各国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
C.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
D.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于是,经过巴黎和会的酝酿,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主要缘于(
)
A.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
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努力
C.各协约国政府能够同心协力
D.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
7.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16世纪新教教派新建的许多大学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且学生的来源逐渐本土化,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促进了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项;材料中的大学都是由新教教派新建的,这说明教育并未摆脱宗教束缚,故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关系不大,B项错误;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导致封建王权加强,D项不符合史实。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内部……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此举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专制王权,故选A项;材料主要说明英王与罗马教皇的关系,而不是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排除B项;英国国教依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说明没有打击天主教会,排除C项;材料“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说明激化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是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符合题意,故选A项;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该体系的确立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不符合题干中“开创了”,故排除B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故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达成的若干协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故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材料强调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表明欧洲近代外交是建立在国家主权之上,故D项正确;“确立了常驻外国使节制度”的表述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未涉及,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得出欧洲近代外交“规范化制度化”的结论,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厚往薄来,形成朝贡体制”是中国古代外交体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维也纳体系使欧洲国家政治上走向反动,专制统治加强,各种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所以它不会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可知,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建立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国际联盟,故选D项;材料强调各国对和平的向往,而不是交往的要求,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故排除B项;美国作为协约国并未参加国际联盟,且“能够”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机构,为保障其权威性,特别规定实行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甚至有权使用武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