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同步过关必刷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同步过关必刷题——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4 11:02: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共10题;共20分)
1.
(
2分
)
(2021·南京)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岸上的亭子???????????????????????B.?水边的柳树???????????????????????C.?飞过的白鹭???????????????????????D.?小明划的船
【答案】
D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小明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只能以小明划的船为参照物,相对于船小明位置不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2.
(
2分
)
(2020·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所以,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如果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故小红的判断正确;如果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火车是静止的,故小明的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选择的参照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况不同。
3.
(
2分
)
(2020·宜昌)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产生了幻觉??????????????????????????????????????????????????B.?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
C.?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D.?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
【答案】
C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小明观察右侧窗外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后移动,是选择右侧向前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4.
(
2分
)
(2020·成都)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答案】
B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5.
(
1分
)
(2021·邵阳)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
【答案】
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剑沉入水底后,与地面保持静止,行驶的船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因此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6.
(
1分
)
(2020·鸡西)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静止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与手腕无相对运动,故是静止的。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7.
(
2分
)
(2018·株洲)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
运动;静止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8.
(
3分
)
(2020八上·越秀期末)路边每相隔20m有一根电线杆,一辆小汽车平直的公路上沿直线向东行驶,它行驶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以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2)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汽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
(1)向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小汽车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不相同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小汽车向东行驶,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则路边的电线杆是反向运动的,即向西运动。(2)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小汽车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不相同,即速度不相同。
【分析】(1)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2)相同的路程中所需时间不同,是变速运动。
9.
(
3分
)
(2019八上·平遥期中)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M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称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吋,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____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
(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______。
【答案】
(1)右;选择了背景画为参照物
(2)是因为我们是以电视画面场景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当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以背景画为参照物,桌面上的小人在向右运动;
(2)当看到电视屏幕上的人跑动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的场景为参照物的。
【分析】(1)相对于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
(2)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如果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
10.
(
2分
)
(2021·东城模拟)如图所示,小东和小成坐在火车车厢内,通过观察窗外的景物判断火车是否运动的情景。小东认为: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小成认为: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火车是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小东的观点正确?????B.?只有小成的观点正确?????C.?两人的观点都正确?????D.?两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答案】
C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火车相对于站台而言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站台作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小东的观点是正确的;火车相对于窗外驶过的动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故小成的观点也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0题;共50分)
11.
(
3分
)
(2021·凉山)我国研发的“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22日成功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祝融号”火星车所需能量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的________;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是________的;火星车着陆后,将所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传回时间约为20min,则火星距地球约为________km。
【答案】
电能;运动;
【考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火星上几乎没有空气,燃料不能燃烧,火星车运动的能量来自于电能,故火星车所需能量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的电能。
由于地球和火星都以不同的速度绕太阳运转,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了生变化,故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是运动的。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
,火星车着陆后,将所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传回时间约为20min,则火星距地球约为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已知光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路程。
12.
(
2分
)
(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B.?18.1cm????????????????????????????C.?18.13cm????????????????????????????D.?18.12cm
【答案】
C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13.
(
2分
)
(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D.?长288cm,宽192cm
【答案】
C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因为图中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是3:2,从图片所给信息可以看出成年人身高都在100cm以上200cm以下,而图中党旗的宽度与人的身高相对比。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4.
(
2分
)
(2020·山西)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B.?1.5m????????????????????????????????????C.?2m????????????????????????????????????D.?2.5m
【答案】
A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和已知物体的长度对比,估计物体长度大小。
15.
(
2分
)
(2020·海南)一支完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A.?1mm?????????????????????????????????????B.?1cm?????????????????????????????????????C.?1dm?????????????????????????????????????D.?1m
【答案】
C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1dm
左右,一支粉笔的长度比拳头的宽度小一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的长度,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16.
(
2分
)
(2020·南县)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A.?3.81cm?????????????????????????B.?3.68cm
C.?3.80cm????????????????????????????D.?3.8cm
【答案】
C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B不符合题意;
C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其读数为3.80cm,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17.
(
2分
)
(2020·福建)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
C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A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C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8.
(
2分
)
(2018·怀化)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3cm????????????????????????????????B.?5.25cm????????????????????????????????C.?3.25cm????????????????????????????????D.?3.3cm
【答案】
C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9.
(
2分
)
(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
【答案】
C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1.00cm=2.15cm.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
(
2分
)
(2020八上·清城期末)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C.?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
D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A不符合题意.
B.误差不是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的,可以改正;而误差是受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等的限制而产生的,不能避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称为误差,误差不可以被避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存在误差,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21.
(
3分
)
(2020八上·海陵期末)在1500m赛跑中,小红在冲刺阶段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的(选填“前进”、“后退”或“静止”)。如图所示,小红的最终成绩是________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后退;337.5;4.4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小红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小红的位置是向后的,小华是后退的。图中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是0.5min,分针指示的示数为5min,在大表盘上,秒针指示的示数为37.5s,故停表的示数5×60s+37.5s=337.5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
≈4.4m/s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已知小红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2.
(
3分
)
(2020八上·太仓期末)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答案】
2.70;1;337.5
【考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70cm?1.00cm=2.70cm;(2)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36℃;(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2.70;1;337.5.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通过观察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即可。
23.
(
3分
)
(2020八上·淮安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得铅笔的长度约________。
【答案】
乙;1mm;10.00cm或100.0mm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的一端对准零刻度线,刻度尺与铅笔平行且刻度尺有刻度的这一边紧贴铅笔,故乙正确。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小格是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对准零刻度线,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读数时10.00cm或100.0mm,测得铅笔的长度约10.00cm或100.0m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4.
(
2分
)
(2020八上·颍州期末)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图乙秒表的读数共计为________

【答案】
7.50;371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7.50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6”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1s,即秒表的读数为6min+11s=371s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5.
(
2分
)
(2020八上·南宁期末)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在升空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长征五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所示,测得“天问一号”某部件的长度为________cm?
【答案】
静止;2.20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在升空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长征五号”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则该部件的长度为2.20cm。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6.
(
2分
)
(2020八上·苏州期末)小明利用秒表,测出自己脉搏跳动
4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s,可推算出他的脉搏一分钟跳动________次。
【答案】
3;80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0和1min之间,没有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s;因此秒表读数为0min+3s=3s脉搏1s跳动的次数为
次,所以1min=60s跳动的次数为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27.
(
3分
)
(2020八上·永定月考)如图甲,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的机械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
【答案】
1mm;3.80;32s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图乙中,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s,即停表的读数为0.5min2s=32s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28.
(
3分
)
(2020·寿宁模拟)如图甲图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乙图中秒表读数为________s.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答案】
2.00;228.7;﹣11℃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①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7.00cm﹣5.00cm=2.00cm;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且秒针已转过一周;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48.7s=3×60s+48.7s=228.7s;③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低于0℃,为﹣11℃;
故答案为:2.00;228.7;﹣11℃。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通过观察体温计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即可。
29.
(
3分
)
(2019八上·新罗月考)某同学测量出一木块长28.57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________。
【答案】
1mm;28.5cm;0.07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记录数据28.57cm可知,数字5的毫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28.5cm,估读值0.07cm。
故答案为:1mm;
28.5cm;?
0.07cm。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
30.
(
5分
)
(2020八上·宁化月考)?
(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B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2)下图秒表读数________。
(3)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请补充完步骤:
a.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b.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c.
________,
d.
________。
【答案】
(1)2.3;2.35
(2)5min37.5s
(3)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考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5cm,测量是从4.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cm和7cm之间偏向6cm一侧,估读为6.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4cm-4.0cm=2.3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5cm,测量时是从4.00cm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3cm和6.4cm中间,估读为6.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35cm-4.00cm=2.35cm(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7s(3)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大多数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n,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故需要补充的步骤是: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分析】(1)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取示数要有估计值;(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3)测量纸张厚度时,根据测量多个的总厚度,结合个数计算单各厚度。
三、快与慢(共20题;共102分)
31.
(
15分
)
(2021八下·南昌期中)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
(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6min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
(1)解: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时间
答: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0.55h;
(2)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向前运动,以车为参照物,桥墩向后运动。
(3)匀速行驶的路程
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分析】(1)已知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
(2)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3)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32.
(
2分
)
(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
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
m????????????????????????????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
N
【答案】
B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A、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
1m/s,B符合题意;
C、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0.05kg,其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33.
(
2分
)
如图为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
B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在路程-时间坐标图像中是过原点的直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正比例函数。
34.
(
2分
)
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羚羊、汽车???????????????????????????????????????????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羚羊、运动员
【答案】
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短跑运动员刘易斯的速度是:v=s/t=50m/5s=10m/s;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是:54km/h=15m/s;,所以,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羚羊、汽车、运动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35.
(
2分
)
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大于v乙???????????????????B.?v甲小于v乙???????????????????C.?v甲等于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A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s-t图象知道,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比较。
36.
(
2分
)
如图所示,是“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开始比赛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得出的结论,故①正确;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即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故②正确;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故③正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距离,或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37.
(
2分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是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观察百米赛跑,借助于这两个图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左图表明:________;右图表明:________。
【答案】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左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即跑的路程长的跑得快,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由右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路程是相同的,在相同路程内用时少的,跑得快,即相同路程比时间。;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分析】比较物体快慢时,可以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8.
(
1分
)
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显示距厦门120km,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再过________h可以到达厦门。
【答案】
1.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汽车的速度是80km/h。距厦门120km,根据公式t=s/V=120km/80km/h=1.5h。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再过1.5到达厦门。
?故答案为:1.5.
【分析】利用路程和仪表盘上的速度计算时间.
39.
(
5分
)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1)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2)大;大
(3)0.2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为了能够方便准确计时,即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从斜面由静止下滑的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滑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小车通过距离S=0.30cm,所用时间t=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利用测量的长度、时间计算速度的大小,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40.
(
2分
)
(2016·泰安)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C.?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
D.?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要小
【答案】
D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长度及其测量,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不仅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也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一位为估读值,故B错误;
C、假设标有100g的砝码,磨损后实际质量为90g,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标有100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平衡,实际物体的质量是90g,读数却是100g.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故C错误;
D、在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不仅能竖直方向上使用,而且有时也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但弹簧测力计的轴线要与力的方向一致;(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给已经磨损的砝码赋予一定的值,进行判断;(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天平的使用、测量速度的实验要求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41.
(
5分
)
(2020八上·大连月考)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实验原理是________,斜面应选择________坡度(较大、较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若秒表每格
,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较小;时间;0.2m/s;小于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该选择较小一些的斜面。由图可知小车全程的路程为0.5m+0.5m=1.0m
所用时间为5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同,上半程所用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在上、下半程的速度分别为
故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测量速度的原理是;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2.
(
1分
)
(2020八上·新田期末)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
0.2
【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下半段路程为s=s1-s2=80cm-40cm=40cm=0.4m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s则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0.2m/s。
【分析】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43.
(
5分
)
(2020八上·云南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5)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答案】
(1)v=
(2)2
(3)小
(4)0.03
(5)小
【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由图知道,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由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5)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计时晚了,测得的时间偏大,由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2)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3)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斜面的坡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4)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5)停止计时偏晚,测量时间偏大,速度偏小。
44.
(
8分
)
(2020八上·蚌埠期中)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L=________m,运动时间t=________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
(3)实验中小车沿斜而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答案】
(1);刻度尺;秒表
(2)0.6;5;0.12
(3)逐渐增大
(4)较小
【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公式,即
,则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刻度尺和秒表。(2)由图可知,小车经过的路程为L=60cm=0.6m,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5s。小车的速度为
(3)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且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下滑,所以小车会越滑越快,速度越来越大。(4)为了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的坡度应该减小。
【分析】(1)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即为速度公式v=s/t;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2)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用到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需要用到秒表;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3)小车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不同,故小车做变速运动,同时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
(4)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45.
(
5分
)
(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

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

则v1________v2(选填“>”、“<”或“=
”)。
【答案】
(1)加速
(2)0.75;0.50
(3)C
(4)<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AC段的距离
AC段所用的时间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C。(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分析】(1)根据相同时间的路程,判断速度的变化;(2)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加速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4)相同时间,距离间隔越大,所以在做加速运动。
46.
(
4分
)
(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1)2
(2)v=
(3)小
(4)0.03
【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每1cm,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最小分度值为2mm。(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过大,则小车下滑的速度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距离为:

运动时间为:
根据
得平均速度为: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的分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容易测量),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时间.
47.
(
10分
)
(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答案】
(1)解:“80”表示汽车通过隧道时,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3600”表示该隧道全长3600m。
答:“80”表示限制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3600”表示该隧道全长3600m;
(2)解:汽车的速度v=
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答: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限速的标志为一个圆形标志,中间的数值为限速的大小;
(2)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48.
(
10分
)
(2018八上·台商期末)泉州湾跨海大桥桥长12.45km,设计时速为100km/h。
(1)求小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2)若是看到如图的路标后经6min到达石狮,则该车在到石狮的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
(1)解:由v
?可得
=0.1245h
由图可知从看到路标时距石狮9km,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t=6min=
h
(2)解:所以v
=
=90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已知允许的最大时速,由图可知此处距石狮9km,利用速度公式
的变形公式计算小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车在到石狮的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统一。
49.
(
10分
)
(2020八上·宁化月考)某同学要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小车放在一斜面上。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3)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实验中斜面与地面的角度是________
(选填
“大点”或“小点”)好,这样更有利于测量时间;
(5)实验时,小顺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他应该________
(选填“用手推一下小车”、“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或“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6)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车到达金属片的同时要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若测时间时,测量者反应的略慢些,到达之后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下表是小顺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________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cm
45
56
101
时间/s
3.0
5.8
平均速度/(cm/s)
15
17.4
【答案】
(1)v=
(2)秒表;刻度尺
(3)便于测量时间
(4)小点
(5)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
(6)偏小
(7)2.8;0.2;变速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该实验需要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

(2)该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刻度尺和秒表。(3)当小车撞到金属片上时会及时停下,也会发出声音,便于记录时间。(4)该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小点,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记录时间。(5)实验时,小顺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说明斜面坡度较小,所以应该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6)若测时间时,测量者反应的略慢些,到达之后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所测的时间会偏大,由
可知,测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小。(7)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说明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2)刻度尺可以测量长度;秒表测量时间;(3)通过物体的阻挡,使小车停止,测量时间;(4)斜面的坡度较小,方便测量时间;(5)斜面坡度过小,物体不下落;(6)停止计时偏晚,时间偏大,速度偏小;(7)根据时间差计算运行时间;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斜面上下落的物体是变速运动。
50.
(
9分
)
(2019八上·连江期中)小岱同学在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的实验中:
(1)该实验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测量平均速度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测量,小岱同学分别在斜面的末端和中点放置一个金属片,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斜面长
1.8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末端金属片所用时间是6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s;根据测量数据,请你帮助小岱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答案】
(1)v=
(2)刻度尺;停表
(3)小;便于计时
(4)进一步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
(5)0.3m/s;4.5m/s;加速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根据公式?v=
进行测量的;
(2)公式?v=
进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3)实验时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小车从上运动到斜面底部所用的时间会较长一点,便于计时;(4)分别在斜面的末端和中点放置一个金属片,这样做既能直接测出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时间,同时又能间接得出小车通过下半程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的公式即可求出小车在全程、上半程、下半程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5)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v=
=
=0.3m/s
小车通过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下半程的速度:
=
=4.5m/s
由以上计算可知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1)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即为速度公式;
(2)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3)在斜面的一端安放金属片,是为了小车停下来,便于计算时间;
(4)结合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小车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大小变化分析小车的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共10题;共20分)
1.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岸上的亭子???????????????????????B.?水边的柳树???????????????????????C.?飞过的白鹭???????????????????????D.?小明划的船
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3.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产生了幻觉??????????????????????????????????????????????????B.?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
C.?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D.?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
4.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5.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
6.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8.路边每相隔20m有一根电线杆,一辆小汽车平直的公路上沿直线向东行驶,它行驶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以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2)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汽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9.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M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称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吋,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____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
(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______。
10.如图所示,小东和小成坐在火车车厢内,通过观察窗外的景物判断火车是否运动的情景。小东认为: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小成认为: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火车是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只有小东的观点正确?????B.?只有小成的观点正确?????C.?两人的观点都正确?????D.?两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0题;共50分)
11.我国研发的“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22日成功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祝融号”火星车所需能量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的________;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是________的;火星车着陆后,将所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传回时间约为20min,则火星距地球约为________km。
12.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B.?18.1cm????????????????????????????C.?18.13cm????????????????????????????D.?18.12cm
13.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D.?长288cm,宽192cm
14.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B.?1.5m????????????????????????????????????C.?2m????????????????????????????????????D.?2.5m
15.一支完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A.?1mm?????????????????????????????????????B.?1cm?????????????????????????????????????C.?1dm?????????????????????????????????????D.?1m
16.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A.?3.81cm?????????????????????????B.?3.68cm
C.?3.80cm????????????????????????????D.?3.8cm
17.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
18.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3cm????????????????????????????????B.?5.25cm????????????????????????????????C.?3.25cm????????????????????????????????D.?3.3cm
19.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
2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C.?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1.在1500m赛跑中,小红在冲刺阶段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的(选填“前进”、“后退”或“静止”)。如图所示,小红的最终成绩是________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22.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得铅笔的长度约________。
24.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图乙秒表的读数共计为________

25.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在升空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长征五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所示,测得“天问一号”某部件的长度为________cm?
26.小明利用秒表,测出自己脉搏跳动
4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s,可推算出他的脉搏一分钟跳动________次。
27.如图甲,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的机械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
28.如图甲图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乙图中秒表读数为________s.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9.某同学测量出一木块长28.57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________。
30.?
(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B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2)下图秒表读数________。
(3)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请补充完步骤:
a.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b.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c.
________,
d.
________。
三、快与慢(共20题;共102分)
31.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
(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在这6min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2.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
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
m????????????????????????????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
N
33.如图为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34.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羚羊、汽车???????????????????????????????????????????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羚羊、运动员
35.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大于v乙???????????????????B.?v甲小于v乙???????????????????C.?v甲等于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6.如图所示,是“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是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观察百米赛跑,借助于这两个图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左图表明:________;右图表明:________。
38.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显示距厦门120km,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再过________h可以到达厦门。
39.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0.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C.?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
D.?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要小
4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实验原理是________,斜面应选择________坡度(较大、较小),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若秒表每格
,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43.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5)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B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44.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L=________m,运动时间t=________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
(3)实验中小车沿斜而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45.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

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

则v1________v2(选填“>”、“<”或“=
”)。
4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7.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48.泉州湾跨海大桥桥长12.45km,设计时速为100km/h。
(1)求小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2)若是看到如图的路标后经6min到达石狮,则该车在到石狮的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9.某同学要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小车放在一斜面上。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3)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实验中斜面与地面的角度是________
(选填
“大点”或“小点”)好,这样更有利于测量时间;
(5)实验时,小顺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他应该________
(选填“用手推一下小车”、“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或“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6)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车到达金属片的同时要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若测时间时,测量者反应的略慢些,到达之后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下表是小顺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________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cm
45
56
101
时间/s
3.0
5.8
平均速度/(cm/s)
15
17.4
50.小岱同学在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的实验中:
(1)该实验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测量平均速度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测量,小岱同学分别在斜面的末端和中点放置一个金属片,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斜面长
1.8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末端金属片所用时间是6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s;根据测量数据,请你帮助小岱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