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信息》
目录
授导型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呈现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实施计划
作品分析与评价
授导型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呈现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返回目录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1课,是学生上的首节信息技术课。通过老师的说明和举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了信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
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下一页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学习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通过了解,他们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上网与别人交流,对信息有简单的了解并能举例说明,并具备了解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表达能力。
下一页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阅读等方式能够体验到身边的信息无所不在,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理解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下一页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对信息的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把握,掌握信息的作用及特征。采用讨论阅读方式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对信息概念、作用及特征的掌握,能够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下一页
《无处不在的信息》作品内容
组织教学(过程详见授导型教学设计表)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三)拓展练习
(四)讨论、归纳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返回目录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单元实施前的准备
具体内容
单元课程名称
无处不在的信息
上课时间
2010年8月30日,下午1:30,第一节课
上课地点
学校多媒体教室
学生人数
27人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技术设备
投影仪
教师机一台
软件环境
Powerpoint软件
Flash软件
学生技能要求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
教学管理
提问、与学生交流、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
教学实施准备
提前一天与多媒体教室负责教师联系
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前的准备
检查计算机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检查各机器上的相应软件是否安装
返回目录
作品分析与评价
作品《无处不在的信息》
作品内容包括:授导型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信息》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实施计划
出色的地方
1、注重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分析。
2、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下,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3、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这篇教学设计没有用具体的文字写出教学过程,代而取之的是教学流程图,它与传统的语言文字相比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4、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下一页
作品分析与评价
作品需要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学科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研究问题的引路人。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注重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
教学收获
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不断改进的艺术,臻于完善的艺术,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今后要更加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尽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题地位,注意分层次树立科学课堂的教学效能观。
下一页
教育细节犹如教育航程中的一叶扁舟;仿佛教育碧空中的一抹云霓;恰似经典画作《蒙娜丽莎》那显现生命律动的神秘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