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北片四校九月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2分)2(3分) 3(3分)改正: 4(4分)
5(1)(2分) (2)(2分) (3)(2分) (4)(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6(1)(3分) (2)(4分) (3)(3分)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小题。(15分)
7 (1)(2分) (2)(2分) (3)(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8 (4分)译文: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9(2分) 10(3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第11-13小题。(10分)
11(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2(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17小题。(15分)
14(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5(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得 分 栏 题号 一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1~6 7~10 11~13 14~17 18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09年秋北片四校九月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在答题卡上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老jì伏枥,志在千里
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只填序号)
只要我 地活过, 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 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
我值得或是不不值得。
A、无愧 认真 耻笑 衡量 B、天真 无愧 耻笑 计算
C、认真 无愧 耻笑 衡量 D、天真 负责 耻笑 计算
3、修改下面病句。(3分)
通过这次教训,使他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他大有裨益。
4、下面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4分)
①自尊既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也包含期待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重视。
②这就是心理卫生普及的意义。
③但人的能力还是无限的,假如一个人的努力遇到局限,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遇到压力,人就会感到焦虑。
④有趣的是,当事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只要听说心理学界有这样的分析,当事人就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来调整自己。
⑤这种变化常常表现为尖刻和攻击性。
⑥尤其是时间一长,这个人的人格也容易发生一些变化。
⑦在文明社会,一个人的自尊心理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支持。
A、①②⑤④⑦③⑥ B、①⑦③④⑥⑤② C、①⑦③⑥⑤④② D、①②⑦③⑥⑤④
5、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
⑴ ,死于安乐。(2分)
⑵ 受任于败军际, 。(2分)
⑶ ,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⑷ 松间沙路净无泥, 。(2分)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针对近来广泛受关注的高中取消文理分科问题,学校准备开展以“文理分科之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⑴ 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3分)
A、 文理分科与中学生学业负担 B、文理分科与中学生综合素养
C、 文科分科与师生关系 D、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改革
⑵ 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取消文理分科,有利培养通才》,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
【甲】美国的教育体系,高中不分科,大学也没有明显分科。美国的大学生一半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另一半时间学习的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学科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知识比较全面。过早分科,工科学生只懂工科,却不懂本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人才知识结构是有缺陷的。
【乙】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往往不会全面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人可能逻辑思维比较发达,他就可能更适合学理科;有些人有很好的语言或艺术天赋,但数理化可能一塌糊涂。教育的职能是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做到扬长避短。
⑶ 假如你的一位学长正读高一,他把刚发到手的历史课本扔到一边说:“这个对我没有任何价值,我高二是要读理科的。”你会怎么跟他说呢?(3分)
你可以这样跟他说:“ ”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小题。(15分)
疑人窃履 刘元卿
昔楚人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值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见其履在楚人足而心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悔谢曰:“请为友如初。”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⑴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⑵ 友人见其履在楚人足而心骇
⑶ 友人踵楚人之门悔谢。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仆人偷了鞋,楚人让他拿去卖了。
B、仆人偷鞋是为了挑拨楚人与友人的关系。
C、友人以为楚人偷了自己的鞋,因此与楚人断绝了朋友关系。
D、友人后来赔礼道歉是因为偷鞋是件小事。
10、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友人”有哪些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第11—13小题。(10分)
密林深处 任真
早在19世纪20年代,科研人员就发现死亡的树木为某些森林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巢穴,但人们一直并不真正了解这些树木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一个森林公园的伐木工人们将古老森林中的许多枯木残余清除干净后,森林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栖息在那里的斑点猫头鹰等各类动物都陷入了生存困境。
据统计,在原始森林里每公顷的枯立木——死亡之后依然屹立的树木,可达70~100株,而且它们可能在那里默默地站立40年或更长的时间。当它们倒下后,个头大些的甚至还可以再存在300年。那么,在这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中,枯木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进驻并享用这些枯木的是真菌。它们从内向外吞噬着枯木,并让其腐烂。接着,细菌、酵母菌、节肢小寄生虫作为后续部队登陆枯木,而后生态链进一步延长。人们已经发现,有许多动物的生存都依赖于枯木,其中首先是红冠啄木鸟。它们攀爬在枯木上,用强有力嘴钻出一个个树洞,这不仅为自己找到了食物,而且还保证了树洞的第二次利用。在森林中有不少动物比如蓝鸟、褐雨燕等都要树洞,但是它们自己并不会挖。因此,红冠啄木鸟成了以枯树为起点的生态链中的一个基础生物群。随着树洞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树洞拥有恒温或可调节温度环境,最后还引来了许多以树洞为家的哺乳动物,比如松鼠、貂、树鼠以及黑熊等。科学家发现:几乎一半的黑熊都喜欢在朽木的树洞里照顾幼熊或休息。同时,原始森林还养活着木匠蚂蚁的巨大种群,而这些蚂蚁既是红冠啄木鸟的美食,据说可占其食量的97%,同时又是喜欢舔食蚂蚁的黑熊的最重要食物来源。
此类神秘洞穴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蝙蝠曾被认为喜欢居住在矿坑和山洞里,但后来的研究却发现许多蝙蝠实际上喜欢在啄木鸟遗弃的树洞或是老树松弛的树皮下栖息。有生物学家用无线电设备跟踪了8种生活在美国科克诺尼国家公园的蝙蝠,这些暗夜的飞行者喜欢躲藏在一种松树皮中,这些树都有150—300岁高龄了。结果,有人曾经在一棵树上数出了984只神秘的亚利桑那蝙蝠。最近又发现,一种体型微小的会筑巢的鼠也喜欢在橡树的烂树洞里安家。
一棵树倒地后,一个新的阶段就开始了,一些啮齿类动物借助倒下的枯木作掩护筑窝并形成自己的领地,而猫头鹰则埋伏在枯木的底部,更多的两栖动物的觅食、生殖和躲藏都需要众多潮湿的树木残骸。因此,当人们将森林中的树木残骸清除以后,某些物种就随之消失。 选自《柒绿声音》
11、认真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森林中枯树的作用。(4分)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据统计,在原始森林里每公顷的枯立木——死亡之后依然屹立的树木,可达70~100株,而且它们可能在那里默默地站立40年或更长的时间。
13、请再读选文,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感想。(4分)
相关链接:在美国,一些森林公园正尝试着用注射真菌的方法,让一些年幼的松树内部腐烂,以“人造”出更多的枯木。(选自《一棵树倒下后的故事》)
在我国,森林中的大部分枯木被山民锯掉当作柴烧。(央视《共同关注》)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17小题。(15分)
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又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拉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你取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他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说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出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体小人书。“噢,又是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4、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在全文中,他的“善良、真诚”的表现有哪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5、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理由。(3分)
16、联系全文,第⑩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你结合划线的句子对“他”作出一点评价。(4分)
三、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一天他看见报纸上刊登出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便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获得那年薪高达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我们这份工作需要员工经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尚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一咬牙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我会开车”“四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他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他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到了……今天,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绝境中也能创造奇迹。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小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2009年秋北片四校九月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骥 2、C 3、删掉“通过”(仅删除“使”字不得分)
4、C 5、略
6、⑴ C
⑵ 选甲,甲材料介绍的是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乙材料说明对学生的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有侧重。
⑶ 历史是一个人必备的社会知识,全面掌握各科知识对你学好理科有益无害,你应该好好学习。
二、阅读(40分)
7、⑴ 适逢 ⑵ 惊骇、吃惊 ⑶ 到、去、
8、他的仆人偷他朋友的鞋回来,楚人不知道这件事。
9、C
10、友人是一个正直的、洁身自好的、坦诚的、知错就改的人。
11、① 提供了栖息的巢穴。 ② 让生态链进一步延长。
③ 提供了某些动物的食物来源(答对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2、“据统计”一词准确说明了以下事实和数据是可靠的、科学的。
13、示例:我国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对公民进行必要的科普教育。
14、① 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② 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书。
③ 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 ④ 淡忘自己的善举。
15、与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现“我”对此事的印象深刻,更真切地表现“她”的善良。
16、① 自己当年的善举成全了一个孩子。(孩子回来感恩)
② 感觉到自己读书能使孩子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7、观点明确、围绕主旨,理由充分,语言流畅。如:懂得感恩,懂得反思等。
三、作文(50分)
参照2009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