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4 19:54:32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
“山水联盟”开学考
历史学科
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先等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刑法逐步臻于完善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血缘与政治联系紧密
2、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A.儒学无法适应时代潮流
B.墨家更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
C.墨家思想讲求实际功利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3、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②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几种起绒锦,织成的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③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
④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维护土地公有
D.巩固封建统治
5、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指南针说法正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磁石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
②汉代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介绍了司南的形状
③在14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④北宋《梦梁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A.①②
??
B.①②③
C.②③④
???
D.③④
6、有历史学家认为,元代在地方推行的行中书省是中央宰相府的派出机构,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长官是中央外派的宰相。这说明
A.行省制与郡县制有本质区别
B.元朝地方全部由中书省直辖
C.行省长官拥有较大权力
D.行省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7、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图一
八达岭长城)
A.安德馨等爱国官兵在此抗战殉国
B.八达岭隧道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
C.八达岭长城是秦长城的重要代表
D.詹天佑在此设计“人”字形铁路
8、北京故宫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故宫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称
②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③畅音阁与德和园大戏台同属清代三大戏楼
④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呈“品”字形,分为前后两殿,中间有穿堂贯通相连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材料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
③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下图所示为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该条约的签字国不包括
A.奥匈帝国
B.比利时
C.西班牙
D.葡萄牙
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中某一事件标志着以“军事对峙”和“相互隔绝”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以“三通四流”(四流指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和“对话协商”为特征的两岸关系新阶段。该事件发生在
A.1979年
B.1981年
C.1992年
D.2008年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只有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观点。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这反映了
A.
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B.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
农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D.
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
13、“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A.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该主张
B.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香港的回归是该主张的首次实践,标志着在中国的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14、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关于改革开放说法正确的是
A.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组,开始了农村改革的尝试
B.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深圳、珠海、广州、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C.1984年,中共中中央决定开放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985年相继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5、普罗塔格拉的弟子伊索克拉底是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他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由此可知,他
A.是《荷马史诗》的真正作者
B.忽视了人的道德建设
C.摆脱了原始神权的影响
D.重建了自我心目中的文化传统
16、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表现。奥运会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头是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②最初的奥林匹亚运动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赛期仅一天
③古希腊人崇拜英雄,所以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只设冠亚军
④奥林匹亚竞技会逐渐扩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赛期也延长为五天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17、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中说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对材料解读不合理的是
A.“合理性”是指符合英国政治发展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王权专制的弊端
B.“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崛起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C.1832年议会改革有工人阶级参加,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D.1832年改革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8、下图是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①A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受益者
②B国最早发生启蒙运动
③C国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④D国是宗教改革的起始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材料相关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参议员每州两名”体现了小州的利益诉求
B.“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是美国南北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C.三权分立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D.材料体现了浓浓的种族歧视色彩
20、“他宣传非暴力学说(源于信奉仁爱、不杀生的印度教),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由此可知甘地及其所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能够发动人民大众是因其思想受印度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
B.在运动中的印度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C.“祈祷取代了枪炮”,甘地始终谴责群众以暴力的方式斗争
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并领导印度人民最终实现了印度独立
21、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自然有不少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着。但这种“和平主义”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解读,他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这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的和平。下列有关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
②“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表现有爱因斯坦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③“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
④“硬要坚持的和平”的表现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30年”的说法;即便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的英国,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这一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普遍采用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
C.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改革
D.多市场,少政府的政策导向
23、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对题干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B.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崩溃
C.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和调整经济法律和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D.美国倡导的“公平贸易”,旨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4、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作战计划是
(图三)
A.“海狮计划”
B.“曼斯坦因方案”
C.“施里芬计划”
D.“霸王行动”
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记载。对此记载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姓名
封爵
《汉书》所载户数
《史记》所载户数
于军
安陵侯
一千五百五十户
一千五百一十七户
李隆强
遒侯
五千五百七十户
五千五百六十九户
徐卢
容城侯
七百户
七百户
仆黥
易侯
一千一百一十户
未载
范代
范阳靖侯
六千二百户
六千一百九十七户
A.《史记》成书早于《汉书》,因此所载更为可信
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记载内容应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
C.历史事实应立足文献,坚持用材料说话,更应多方证实
D.文献是主观的,历史是客观的,解读文献既要尊重史料又要主观臆断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明清时期,我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这就将实学思潮推向了高峰。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除此之外,“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思潮遍及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其基本特点是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明清之际至清康熙中期是实学思潮的高涨时期。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十四、十五世纪,东西方不少国家进入封建社会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出现工场手工业、包买商人等新的经济因素,并迅速扩大到英、法等国家。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表明世界历史正在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然而,在这关键的时期,中国与欧洲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差距。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实学思潮”的内涵。(5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统治者在内外两层面采取的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政策并分析其消极影响。(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7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外战争频繁,王室军费支出庞大,财政赤字扩大,当时王室向民间金匠商人借款的利息率过高。1693年,有商人建议成立“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将筹集120万英镑贷款给王室政府,而政府每年支付10万英镑的利息,并授权允许他们享有发行与所借款数额相等的钞票。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案》,英王威廉和玛丽随后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购股份,不到两周英格兰银行股票全部被认购。
——摘编自【美国】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材料二
1946年,英国议会又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案》,规定其主要职责是政府之专用银行,并是政府实施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行长不属政府内阁成员,但由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任期四至五年,不随政府共进退。根据立法,英格兰银行应接受英政府财政部指导,但财政部在重大决定前必须听取英格兰银行行长的意见,英格兰银行还实际上起着传递财政部和金融界信息之间的桥梁作用。此外,英格兰银行还负有指导商业银行业务的权力,但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建议和要求,然后商业银行就遵照执行。
——摘自国际金融研究《英格兰银行“独立”之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格兰银行产生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格兰银行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出二战后英国经济模式呈现出怎样的特点?(6分)
28、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史。近代报刊业的起伏兴替,折射一个时代的问题症结、社会风气和人心趋向。(15分)
材料一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开始设有新闻、言论专栏,成为中国本土的第一份中文外报。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最重要刊物。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清政府涉外中枢总理衙门也是其订户,此外,读者还包括王韬、孙中山等新式知识分子。据统计,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近200种,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
——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
材料二
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波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战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黄颜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材料三
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版地多以南洋、香港、广州为主。洋务运动时期的报刊在出版地上,遍及上海、香港、广州、汉口、天津、北京等地,其中以上海、香港为多。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一时期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多,还遍及天津、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昌等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业再掀高潮,从宣传民主革命的报刊来看,以日本东京为多,其他还有香港、澳门、南洋、美洲等。从总的数量来看,上海仍是最多。……《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报纸名称及创办时间。(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5分)
(3)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多角度分析上海和东京成为晚清中国报刊主要出版地的条件。②用两个词概括“新青年的六条标准”的精神实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当时青年群体的影响。
(5分)
29.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桑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二
(图四)
材料三
摇滚乐之所以发展至今,仍保留着一席之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并且,还关心着他所处的这个社会上的人类,从而发出自己所想要发出的声音。在摇滚精神当中,并不单单只是一种反叛、抨击,而其中,还有一个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的方向,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
——《摇滚精神对于个体精神解放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价值。以《十日谈》为例,说明薄伽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真正文艺家。(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作品名称,分析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积极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摇滚乐“发展至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些摇滚乐歌手掀起的“良知复兴”运动。(5分)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山水联盟”开学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0
答案D
D
题号1
C1D2A
A3B3C
4D4C4B
6Cc
答案A
D
题号21
25
答案|D
C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原因:对明朝覆亡的反思;理学的僵化(空谈心性);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
汇合为实学思潮高涨提供社会基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任
意三点得3分)。内涵: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必须有“经
世致用”,其它任意一点给1分,总分2分)
(2)内:重农抑商(1分)。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
芽,也末能得到正常发育。(1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亦可得1分)
外:海禁或闭关锁国。(1分)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
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2分)
(1)背景:英国对外战争造成财政赤字;原有融资渠道不足;货币需求增加;君主立宪制确
立,王权受到制约。(答出“殖民扩张的需要”给1分,一个要点1分,共4分)
(2)变化:私人银行转变为国有银行或政府机构(2分)
特点: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
混合市场经济。(4分,一个要点1分)
(1)以外资(外国人)办报为主;内容从传教拓展到科学、文化等领域;影响大批中国近代
知识精英(社会上层人士)。(答出“出版地多在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亦可得1分);(任意
点得3分)
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吋间、史实各1分,共2分
(2)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
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每点1分,共计3分)
影响:推进变法,开启民智。(每点1分,共计2分)
(3)选择观点①
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近代工商业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近代知识
分子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末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的中心。(经济、文化、政治各1分,总计3

东京:远离清政府,留日爱国学生的聚集地,革命派的大本营。(任意两点得2分)
选择观点②
精神实质:民主和科学。(2分)影响:在思想启蒙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答出“思想启蒙”或“思想解放”亦可给1分)。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新文化运
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每点1分,共计3分
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解放被基督教会束缚的人性。(只写出“人文主义”给1分,必须
具体解释人文主义的内涵。共2分)说明:薄伽丘以《十日谈》为工具,揭露基督教会的贪
腐,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答出“讴歌人性”给1分)。(3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