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4 10:49: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积累“坍塌、不毛之地、刨根问底”等重点词语。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重点)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揣摩细节描写,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用视频“誓把沙漠变绿洲,民勤大叔带领乡亲13年种下1450万棵树”和“回顾!历时5年的“蚂蚁森林”,如今是什么样”导课
5.5亿双脚“种”出了这片“蚂蚁森林”
线上线下,同时种树
线上种树需生活自律,
线下种树得吃苦耐劳。
大众参与,积木成林
积跬步,至千里;
汇众力,木成林。
2.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
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主学习
1.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等。
2.背景简介
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武娟译,崔维燕校译。有删改。选入课文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
3.文体知识
小说是一种侧重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节: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做描写。
4.字词积累PPT12-19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思索,考虑。
溜达:散步,闲走。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连锁反应: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慷慨、大方辨析
二者都有“不小气、不吝啬”的意思。两词不同之处在于:“慷慨”除“大方,不吝惜”外,还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的意思。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大方”除“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外,还有“(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的意思。如:这个人的举止很大方。
源源不断、络绎不绝辨析
两词都形容接连不断。但“源源不断”多形容不能自主移动、需要被动地被运送的物。如:如果能打造一支留得住、动得起、懂政策、暖人心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就能够把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群众中去。“络绎不绝”多用于人、马、车、船等。如: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变得火爆起来,假期里各景点游人络绎不绝。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时间转换的语句,厘清写作思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注意力集中在语句层面,保持语感的连续性,形成完整的印象。
2.时间转换的语句
⑵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⑶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⑿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⒀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⒅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
⒆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3.首尾段落作用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高度概括了牧羊人的崇高品质。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特点。
(21)每当我想起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直抒胸臆,评价和赞颂牧羊人的精神,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4.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叙述—议论”。文章主体为叙述,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5.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2—12)初遇牧羊人,他在荒原上植树。
(13—17)二见牧羊人,所植之树已经长大,他还在植树。
(19—20)最后一次见牧羊人,昔日的荒地变成生机勃勃的沃土。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四、细读感悟
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
默读课文,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变: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植他的树,把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终于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变: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焕发出活力,人们幸福安宁愉快的生活在这里。
五、课堂小结
1.概括内容
_____人物______时间______地点
做___事,结果_________。
艾力泽老人,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在普罗旺斯高原上,坚持种树,使原本荒芜萧索、了无生机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沃土。
2.方法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5.5亿双脚“种”出了这片“蚂蚁森林”
线上线下,同时种树
线上种树需生活自律,
线下种树得吃苦耐劳。
大众参与,积木成林
积跬步,至千里;
汇众力,木成林。
导入新课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
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积累“坍塌、不毛之地、刨根问底”等重点词语。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重点)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揣摩细节描写,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继续练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目标
让.乔诺(Jean
Giono)
1895年~1970年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等。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武娟译,崔维燕校译。有删改。选入课文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
自主学习
背景简介
小说是一种侧重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节: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做描写。
自主学习
文体知识
读读写写
栋(

拣(

戳(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滚烫(

张扬(

溜达(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薰衣草(
)干涸(

山毛榉(
)白桦树(

挺拔(

dònɡ
jiǎn
chuō
kānɡkǎi
zhànɡ

tān
xiào
tànɡ
yánɡ
liū
zuó

chóu

tǎnɡ

páo
xūn


huà

栋梁
分拣
戳穿
不要写成“蓬松”的“蓬”。
自主学习
多音字

)刨根问底

)刨冰

páo
bào

)应征

)应该

yìnɡ
yīnɡ
【串句记忆法】
他这几天一直在琢(
)磨怎么能把这个木刻雕琢(
)得更精巧
zuó
zhuó
意为“思索,考虑”读“zuó
mo”;意为“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读“zhuó
mó”。
自主学习
形近字
淌(
)流淌
倘(
)倘若
漠(
)荒漠
膜(
)顶礼膜拜
涸(
)干涸
锢(
)禁锢
tǎnɡ
tǎnɡ



ɡù
【串句记忆法】
狂风暴雨之后,原本就残破的院墙坍塌(
)了,砸伤了院子里的果树,将果树上成熟的果子糟蹋(
)了不少。


多用于贬义。
自主学习
墟(
)废墟
嘘(
)嘘寒问暖
坍(
)坍塌
彤(
)彤云密布
燥(
)干燥
躁(
)急躁
噪(
)噪声
戳(
)戳破
戮(
)杀戮
勠(
)勠力同心


tān
tōnɡ
zào
zào
zào
chuō


合力。
自主学习
1.慷慨:
2.琢磨:
大方;不吝惜。
慷慨、大方辨析
二者都有“不小气、不吝啬”的意思。两词不同之处在于:“慷慨”除“大方,不吝惜”外,还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的意思。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大方”除“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外,还有“(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的意思。如:这个人的举止很大方。
思索;考虑。
自主学习
3.坍塌:
4.
造就:
5.呼啸:
6.沉默寡言: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例句:由于家庭变故,他变得沉默寡言。
自主学习
7.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源源不断、络绎不绝辨析
两词都形容接连不断。但“源源不断”多形容不能自主移动、需要被动地被运送的物。如:如果能打造一支留得住、动得起、懂政策、暖人心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就能够把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群众中去。“络绎不绝”多用于人、马、车、船等。如: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变得火爆起来,假期里各景点游人络绎不绝。
自主学习
8.不毛之地:
9.刨根问底:
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例句:那位成功的商人当年就是从一块不毛之地发家致富的。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例句:老师应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时间转
换的语句,厘清写作思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注意力集中在语句层面,保持语感的连续性,形成完整的印象。
整体感知

⑶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⑿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⒀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⒅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

⑵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⒆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12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高度概括了牧羊人的崇高品质。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特点。
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21)每当我想起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直抒胸臆,评价和赞颂牧羊人的精神,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议论
叙述
议论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叙述—议论”。文章主体为叙述,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慷慨无私、难得的好人
1
2-12
1913年初见牧羊人
一个人住,沉默寡言,牧羊种树,一丝不苟
一片废墟,不毛之地,狂风呼啸,毫无生气
13-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见牧羊人
身体硬朗,改养蜜蜂;一直种树,沉默寡言
树木茂盛,鲜嫩挺拔;有了溪水
18
1920年开始屡见牧羊人
一直种树

19、20
1945年6月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已经87岁,和一万多人共同生活
微风飘着香气、泉水源源不断
21
伟大、敬佩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划分结构层次
整体感知
时间顺序
“我”几次见到牧羊人的经历
详写
(2—12)初遇牧羊人
他在荒原上植树
(19—20)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昔日的荒地变成生机勃勃的沃土
3
(13—17)二见牧羊人
所植之树已经长大,他还在植树
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2
1
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
默读课文,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细读感悟
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很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还很硬朗,减少羊群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细读感悟
19
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
不变

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焕发出活力,人们幸福安宁愉快的生活在这里。
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植他的树,把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终于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细读感悟
15
_____人物______时间______地点
做___事,结果_________。
艾力泽老人,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在普罗旺斯高原上,坚持种树,使原本荒芜萧索、了无生机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沃土。
课堂小结
1
2
3
4
默读
勾画标志时间转换的关键语句
理清故事情节厘清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内容
阅读小说
方法小结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参考答案: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还可以总结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等等。注意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证明观点。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在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参考答案:略。(提示: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例如教师、清洁工、公益事业爱心人士等。可以针对这些人“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这一点进行评论,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