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20 18: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最有力的回答是行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参与!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1、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
2、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
3、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
重大科技活动往往是由政府主导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施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例)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端:
罗斯福新政
时间 主要总统 经济发展特征 形成经济发展特征的原因 经济理论依据 主要经济政策 存在问题
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战后二十年)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滞涨” 凯恩斯主义(失灵)
20世纪80年代 里根
乔治·布什 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贫困与富裕,竞争与垄断并存的社会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黄金时代
1、大力拓展世界市场;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施;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4、社会福利政策。
石油危机
交替使用紧缩财政赤字财政的政策
滞涨
经济回升并增长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克林顿
“新经济”时代
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高邮一中高一历史兴趣小组召开“20世纪的美国经济”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五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
角色扮演:
教师:美国白宫发言人(会议主持人)
第一组:胡佛总统 第四组:里根总统
第二组:罗斯福总统 第五组:克林顿总统
第三组:尼克松总统 第六—十一组:认识(总结升华)
胡佛总统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锅里有一只鸡,每家车库里有一辆车。”
——胡佛
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失败)




20世纪20、30年代: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 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罗斯福总统
摆脱危机
走向繁荣
20世纪30、40年代:
尼克松总统
交替使用紧缩财政
赤字财政的政策
滞涨
“凯恩斯主义”失灵
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并不是“万能药”
1929~1932年经济危机表现
供求矛盾
市场萎缩
失业率上升
通货紧缩
增发纸币
刺激消费
增加就业
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
失业率上升
物价上涨
经济衰退
通货膨胀
??????
削减政府开支
和紧缩货币
大规模减税和
加大国防开支
经济回升并增长
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控制货币;减税等)
20世纪80年代:
里根总统
克林顿总统
20世纪90年代: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新经济”时代
含义: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特点: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
美国总统 危机 应对 结果
胡佛
罗斯福
尼克松
里根
克林顿
认识
认识: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
2、根本上讲,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产关系新调整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经济方针新变化
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战败的德国与日本: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
战后的英国考文垂
巴黎市政厅的破败
柏林妇女清理废墟
广岛人民的茫然
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 特征
英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法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联邦德国 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日本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共同特征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
共同特征 :
1、都根据自身的国情决定制定经济政策。
2、都普遍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材料一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 美国总统肯尼迪
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材料二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材料三 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谈谈对福利制度的认识。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评价福利政策 :
1、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民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 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1929-1933
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经济运行新模式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的“ ”
的出现
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和调整的表现:
经济理论: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等
【知识建构】
福利国家
新经济
非常感谢高一(1)班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最有力的回答是行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参与!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时间 1776—20世纪初 20世纪30—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创始人 亚当·斯密 凯恩斯
主要观点 1、自由竞争、自由生产、自由贸易。
2、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1、“有效需求决定论”;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充分就业。 1、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2、控制货币发行;
3、以供给创造需求
比较三种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