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结束西晋以来二百多年间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我国封建治世最为繁荣的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在我国科举制形成过程中,创立殿试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
4.表示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吐蕃 B.回纥 C.契丹 D.女真
5.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奖励农业生产
C.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重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6.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条件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C.国家处于大一统的局面 D.封建君主励精图治
7.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是在( )。
A.辽兵中 B.西夏兵中 C.金兵中 D.蒙古兵中
9.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大都
10.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宋夏、宋金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赵宋王朝都需要给对方“岁币” D.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2.宋代海外贸易扩大的直接原因是( )。
A.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宋代造船技术先进
C.宋代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
13.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北宋开始用陶活字印刷书籍
C.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
14.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①汉族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不断融合 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元朝时,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16.我国回族的形成开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7.依四书五经、行八股文体的科举考试开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建立后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杰出首领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9.下列对清朝设置台湾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加快了台湾开发 B.强化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
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非选择题
21.填表题
人物分类 人物 生活时代 代表作或主要活动
史学家
戏剧家
医学家
著名高僧
民族英雄
2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材料二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急,所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请回答:
(1)同宋元时期相比,材料中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政策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又出于哪些现实考虑?
(3)如何认识和评价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24.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 “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