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和2021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题——专题7生物多样性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2021?抚顺)下列属于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
A.金丝猴
B.大鲵
C.扬子鳄
D.褐马鸡
2.(2021?葫芦岛)栖息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
A.大熊猫
B.藏羚羊
C.白鳍豚
D.扬子鳄
3.(2021?葫芦岛)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种
B.科
C.门
D.界
4.(2021?辽阳)在生物分类的等级中,最高和最低的分类单位分别( )
A.门和属
B.门和种
C.界和种
D.目和科
5.(2021?大连)下列生物的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科
B.纲
C.目
D.种
6.(2021?抚顺)鲤鱼所具有的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前肢变成翼
D.用鳃呼吸
7.(2021?葫芦岛)禽流感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禽类身上,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
8.(2021?抚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易地保护
B.宣传教育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法制管理
9.(2021?辽阳)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2021?盘锦)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物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1.(2021?抚顺)玉米的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它所属的植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2.(2021?葫芦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体表是否被毛
B.是否用鳃呼吸
C.体内有无脊柱
D.是否胎生哺乳
13.(2021?葫芦岛)下面描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特征,属于细菌特征的是( )
①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②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③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里有细胞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1?抚顺)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单细胞生物
B.没有细胞核
C.不含叶绿体
D.孢子生殖
15.(2021?葫芦岛)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数量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6.(2021?锦州)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某些濒危物种可迁出原地进行保护
D.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17.(2021?锦州)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和杨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银杏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水绵是藻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
D.苔藓植物适于生长在树干的阳面
18.(2021?鞍山)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种子植物门
B.双子叶植物纲
C.蔷薇科
D.蔷薇目
19.(2021?葫芦岛)乍一看海葵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海葵属于(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扁形动物
D.腔肠动物
20.(2021?葫芦岛)草莓清甜爽口、色泽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草莓属于( )
A.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21.(2021?丹东)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B.鸡卵的胎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雏鸡
C.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D.狗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其后代的成活率
22.(2021?丹东)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B.为了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应该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23.(2021?丹东)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北京猿人
B.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个体能够适应环境
C.使用青霉素后,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
D.由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推测出的进化历程是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24.(2021?盘锦)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有氧气
D.从生活环境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陆生到水生
25.(2021?盘锦)如图分别是细菌、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有细胞壁
B.②④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①②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的生物体
D.③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6.(2021?锦州)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结构角度分析,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证据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使用抗生素之后,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变异
27.(2021?铁岭)近年来常有3条腿、5条腿的畸形蛙出现的报道,出现这些畸形蛙最可能是( )
A.大气污染造成的
B.水环境污染造成的
C.吃了农药引起的畸形害虫造成的
D.科学家实验的结果
28.(2021?葫芦岛)有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B.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
C.在体形上由小到大
D.在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
29.(2021?朝阳)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中,输入的原始大气成分有水蒸气、氨、氧气、甲烷等
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喙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越晚出现的生物体形越大
30.(2021?辽阳)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变色龙会随着周围环境变换体色
B.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C.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很相似
D.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31.(2021?本溪)在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B.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C.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32.(2020?铁岭)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33.(2020?丹东)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地球上不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没有遗传和变异,生物也可以不断进化
C.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D.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鱼→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34.(2020?本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生态旅游
B.就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
35.(2020?锦州)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无利变异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都能保留下来
C.害虫对DDT抗药性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
D.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叶子的结果
36.(2020?丹东)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B.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C.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D.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37.(2020?抚顺)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无附肢的是( )
A.蚯蚓
B.虾
C.鱿鱼
D.水螅
38.(2020?丹东)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有导管,叶中有叶脉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
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39.(2020?葫芦岛)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
A.蜗牛
B.石鳖
C.海螺
D.钉螺
二.解答题(共1小题)
40.(2021?建平县)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进化系统树回答问题:
材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的死亡掉落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是鲸落。鲸鱼尸体处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尸体,大量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的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材料二:东非地区近期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材料一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鲸鱼所属类群是进化树中
(填字母)
代表的生物类群,它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蝗虫属于进化树中的
(填文字)
动物。
(3)C类动物对水生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其
过程必须在水中完成,其发育过程为
。
2020和2021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题——专题7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解答】解:ABD、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大鲵属于两栖动物,褐马鸡属于鸟类,不合题意。
C、扬子鳄属于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故选:C。
2.【解答】解:藏羚羊属于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故选:B。
3.【解答】解: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A。
4.【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即最高和最低的分类单位分别界和种。
故选:C。
5.【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种是最小的单位,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D。
6.【解答】解:鲤鱼属于鱼类,其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鲤鱼的体温不恒定,卵生,没有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解:由此可知题中引起鸡鸭等动物患“禽流感”的病原体是寄生在鸡鸭等动物体内的病毒,因此属于动物病毒。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可见C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选:D。
10.【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见B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玉米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12.【解答】解: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鱼类用鳃呼吸,不是用肺呼吸;鸟类卵生,体表被覆羽毛,哺乳动物胎体表被毛,故C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①真菌能够进行孢子生殖。错误;
②细菌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生殖。正确;
③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是细菌的特征。正确;
④真菌有个体微小的种类(如酵母菌),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如蘑菇。其细胞中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可见B②③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可见C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在全世界现存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我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种数的14%。A正确。
B、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
C、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相应机构进行特殊保护,C正确;
D、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D正确。
故选:B。
17.【解答】解:A、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杨树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A错误;
B、水绵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C正确;
D、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某些树干的阴面长着一些苔藓,而阳面却没有,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四个选项涉及了门、目、科、纲四个等级,其中科最小,因此科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可见C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海葵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D。
20.【解答】解:草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A。
21.【解答】解:A、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提高受精率,A正确。
B、鸡卵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雏鸡,B错误。
C、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明显,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狗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其后代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22.【解答】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人们有时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A、森林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A错误;
B、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是适应当时环境的,有利于生物生存的,B正确;
C、细菌首先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不是“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能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C错误;
D、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D错误。
故选:B。
24.【解答】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正确;
C、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没有氧气,C错误;
D、从生活环境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D错误。
故选:B。
25.【解答】解:A、③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②是酵母菌,④是植物细胞,B错误;
C、①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②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因此①②都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的生物体,C正确;
D、①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26.【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正确;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正确;
C、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并不是抗生素之后,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27.【解答】解: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域的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
故选:B。
28.【解答】解: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小型到大型”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ABD、“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都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所以有关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由小型到大型。
故选:C。
29.【解答】解: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氨、氢气和甲烷气体,没有氧气,A错误;
B、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
D、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但不能证明越晚出现的生物体形越大,D错误。
故选:B。
30.【解答】解:A、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捕到食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因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原因是自然选择,C不符合题意;
D、克隆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克隆”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31.【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体积小到体积大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
故选:C。
32.【解答】解: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33.【解答】解:A、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错误。
B、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生物进化的基础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B错误;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C正确;
D、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D错误。
故选:C。
34.【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B。
35.【解答】解:A、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A正确。
B、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B错误;
C、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蚊蝇等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对DDT具有抗药性的变异,DDT对蚊蝇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蚊蝇等害虫对DDT的抗药性。C错误;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36.【解答】解:A、蝎、蜈蚣、蝉蜕等都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正确;
B、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体和其他动植物是无害的,不会使人和其他动植物生病。错误;
C、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属于对人类有害的方面,正确;
D、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正确。
故选:B。
37.【解答】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但是无附肢.符合题意;
B、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附肢)也分节。不合题意;
C、鱿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不合题意;
D、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不分节,不合题意;
故选:A。
38.【解答】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但全身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没有输导组织,B错误;
C、蕨类植物,有种子植物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C错误;
D、种子的结构都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D正确。
故选:D。
39.【解答】解: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浸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
40.【解答】解:(1)材料一中的鲸鱼、章鱼、鲨鱼中,只有鲨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真正的鱼类。鲸鱼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腕足,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鲸鱼所属类群是进化树中A哺乳类。
(2)蝗虫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
(3)C是两栖类,两栖动物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两栖类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鲨鱼;A;胎生、哺乳;
(2)外骨骼;节肢;
(3)生殖发育;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