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和2021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题——专题10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1?盘锦)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体),经暗处理后选取一个叶片做如图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2.(2021?鞍山)下列有关各组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分解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应一直保持鱼体湿润
C.“测量体温”实习中,应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入腋窝或舌下1分钟
D.“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中,种子应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3.(2021?葫芦岛)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从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什么气体(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氢气
4.(2020?葫芦岛)把一段带叶的枝条插入滴加几滴红墨水的水瓶中,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叶脉变红后取出枝条,横切并观察,其中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 )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
5.(2020?鞍山)“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降低天竺葵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6.(2020?鞍山)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当设计的实验变量是( )
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
B.水中是否添加甲状腺激素
C.不同的温度
D.不同的饵料
7.(2020?鞍山)如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血管③是小静脉
C.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D.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其乱跳
二.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8.(2021?鞍山)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请对本实验做出假设:
。
(2)制订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
,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
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
。
(3)实施计划:按照上述方案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4
3
3
2
2
1
1
0
0
0
阴暗
6
7
7
8
8
9
9
10
10
10
(4)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并设计如下三个实验装置(乙装置上的遮光物透气)。你认为
实验装置最合理,请说明理由:
。
(6)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
。
9.(2021?丹东)(1)观察草履虫时,需要从草履虫培养液的
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会观察到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它们会采取
(填“前进”或“后退”)的方式,再试探着运动。
(2)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时,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
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10.(2021?铁岭)探究实验题。
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八年二班的第五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粒同种大花生种子。适当浇上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大小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什么?
。
(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
。为什么?
。
(3)该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
。应该如何改进?
。
11.(2021?锦州)某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不密闭)中分别放入20粒大豆种子,设计实验如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培养皿(组)
甲
乙
丙
丁
环境条件
阳光
阳光
黑暗
阳光
温度/℃
25
25
25
3
纸巾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数
18
0
17
0
(1)表中能形成
组对照实验,其余组合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2)甲和丁组合,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做出的假设是:
。甲、丙两组中有个别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丙两组的多数种子首先吸水膨胀,
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甲和丙组合,实验变量为
,得出的结论是:
。
(5)每个培养皿中均放置2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
。
(6)分析本实验可知,应该在
的条件下保存种子。
12.(2021?阜新)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针对“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设计对照实验:首先在甲、乙试管内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
。
(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是经过高温灭菌的,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还是接种后进行?
。
(3)图一是显微镜结构图。对光时,要转动图中
(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图中
(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
染色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和蓝紫色的淀粉粒。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
,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生物学实验中观察的生物材料不同,使用的观察仪器就有所不同。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的观察仪器是
,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使用的观察仪器是
。
(6)图二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装置(其内的植物枝条取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植物),该装置所示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将实验装置光照几小时后,取下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两个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出现的现象是:甲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乙装置中的叶片没有变蓝,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13.(2021?建平县)2020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
②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③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④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
⑤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⑥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你认为该实验应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2)该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
(3)每组均取5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
。
(4)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
作用。
(5)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
(写出
一种即可)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14.(2021?营口)某生物实验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小组同学们集思广益,将实验材料由普通天竺葵换成银边天竺葵并进行有关创新实验。
(1)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请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序
。
(2)图一B步骤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
。
(3)图一C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能溶解叶绿素。
(4)图一D步骤中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
(5)图二中,经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分别向叶片A、叶片B滴加碘液,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叶片B的绿色部分不变蓝。通过以上现象能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与
有关。
15.(2020?锦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相同?
,其目的是
。
(3)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4)实验步骤②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5)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6)针对本实验,你做出的假设是
。
(7)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
16.(2020?锦州)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时间/min
加碘液后的现象
A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37℃
10
不变蓝
B
馒头碎屑+4mL清水
搅拌
37℃
10
变蓝
C
馒头碎屑+①
搅拌
80℃
10
变蓝
D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0℃
10
②
(1)把馒头碎屑“搅拌”相当于口腔中
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
(2)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①是
,②的现象是
。
(3)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
(4)如果A试管与B试管作为对照,则变量是
,针对此组对照实验做出假设:
。
(5)根据A与D两支试管加碘液后的现象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
。
17.(2020?抚顺)干燥的粮食能保存很长时间,受潮的粮食却容易发霉。水分是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吗?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的8片面包,高温烘干处理后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向A组内面包喷洒适量的蒸馏水,B组面包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两组面包同时暴露在空气中,30分钟后分别放入8个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盖。
④将上述8个培养皿放置在温暖、黑暗环境中4~5天。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B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本实验每组选取相同的4片面包,这样做的目的是
。
(4)一段时间后,A组面包表面出现霉菌,B组面包表面未出现霉菌,由此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
。
(5)实验中发现,霉菌的部分菌丝能产生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落在面包上又能发育成新的菌体,霉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叫作
生殖。
18.(2020?丹东)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选取植物落叶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接种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相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一
取若干片同一植物的大小相同的落叶,平均分成A、B、C三份。
二
将三份落叶分别滴加①
的蒸馏水,使落叶保持潮湿。
三
甲组:将A落叶进行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乙组:将B落叶进行灭菌处理,②
;
丙组:将C落叶进行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10℃的无菌条件下。
四
每日观察并记录落叶被分解的情况。
(1)为了探究细菌对落叶是否有分解作用,将甲组和乙组设置为一组对照实验,请将实验步骤中的①和②空白处补充完整。
(2)甲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他们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3)依据题意,在②空白处补充正确的前提下,乙组和丙组
(填“是”或“不是”)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
。
(4)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该设置重复组,目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
19.(2020?盘锦)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金银花提取液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如下实验。
培养皿
A
B
实验步骤
Ⅰ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后冷却
Ⅱ
无菌环境下接种细菌
Ⅲ
放置浸有金银花提取液的滤纸片
放置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
Ⅳ
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①
实验现象
(1)该实验的假设是
,变量是
。
(2)对培养皿以及其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
;实验步骤中①应为
。
(3)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小组在总结时发现实验有不严谨之处:
a.培养皿中放置的滤纸片过少;
b.
。
(5)若将如图中的细菌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
20.(2020?鞍山)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但不确定其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组别
种子数
处理方法
萌发数
甲组
10粒
有光、适量的水、25℃
10粒
乙组
10粒
①、适量的水、②℃
10粒
(1)请补充上述方案:表中①应为
,②应为
℃。
(2)实验过程中选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
,减少实验误差。
(3)本实验的变量是
;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等条件适宜且
。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光照对该种子萌发
。
21.(2020?营口)连花清瘟胶囊多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抗病毒药物。连花清瘟胶囊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是否有效?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人带领团队开展这项研究。请根据下表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分组
连花清瘟治疗组
单独的常规治疗组
患者人数
142例
142例
治疗天数
14天
14天
总体症状治愈率
91.5%
82.4%
(1)实验设计:研究纳入了284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单独的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与连花清瘟胶囊的组合治疗(连花清瘟治疗组)。单独的常规治疗组起
作用。
(2)实验变量是
,其他条件都
。
(3)实验结果:治疗14天后,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总体症状治愈率明显
单独的常规治疗组。
(4)得出结论:连花清瘟胶囊能够有效
总体症状治愈率。
22.(2020?辽阳)某同学对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进行如下探究,请根据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回答问题。
编号
加入物质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甲
馒头屑+唾液2mL
37℃
10min
碘液2滴
乙
馒头屑+唾液2mL
10℃
10min
碘液2滴
丙
馒头屑+水2mL
37℃
10min
碘液2滴
(1)滴加碘液后显蓝色的是
组和
组实验。
(2)甲、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
(3)由以上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淀粉被消化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和适宜的温度。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3.(2021?本溪)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③→[
]→⑤→[
]→②;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
(4)在实验⑤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
溶解到酒精中;
(5)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4.(2020?大连)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
组成。
(2)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
。
A.根
B.芽
C.茎
D.叶
(3)种子萌发受到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些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
(4)某生物小组同学开展了“光照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探究。请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①准备100粒苋菜种子,培养皿2套,餐巾纸若干,黏性标签等。
②在2个标签上分别写上甲、乙,分别贴在2套培养皿上,
。
③
。
④持续观察,记录数据。
⑤整理实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见光条件下
见光条件下
发芽的苋菜种子数量
48粒
1粒
未发芽的苋菜种子数量
2粒
49粒
发芽率
96%
2%
实验结论是
。
2020和2021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题——专题10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解: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选:A。
2.【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分解,A正确;
B、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正确;
C、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入腋窝下5分钟后记数,若放置时间不够长,体温计液体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测量不准确,C错误;
D、种子的萌发除了外界条件,还需要有自身条件,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实验中,应选择胚具有活性的种子,D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促进蒸腾作用),将枝条纵切开,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因此可以看到变红的部位是茎中的木质部.
故选:A。
5.【解答】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
故选:A。
6.【解答】解: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故B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A正确;
B、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B正确;
C、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C正确;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错误。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8.【解答】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2)制定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对照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进行多次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明亮环境中平均鼠妇约为2个,黑暗环境平均为8个,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土壤湿度)。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因此最适合用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是装置乙。
(6)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2)不透光的纸板;①光照;对照;②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4)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乙;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
(6)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9.【解答】解:(1)表层氧气充足,所以草履虫在培养液中大多集中在表层。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正常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它们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阻挡物。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故答案为:(1)表层;后退;
(2)鳃盖。
10.【解答】解:(1)实验中除了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实验变量是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土壤营养条件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
(2)不能。种入1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种子样本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足以说明问题。
(3)应在每组土壤中放置相等数量的多粒花生种子作为重复实验,然后观察平均生长状况。这样可以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1)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
(2)不能;种入1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种子样本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足以说明问题;
(3)种入的花生粒不应该是1粒;应多种几粒(如10粒)。(或从浇清水的量、放置的温度、光照等等方面修改)
11.【解答】解:(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表中能形成3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水分;甲和丙,变量是光,甲和丁,变量是温度;其余组合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2)种子萌发需要同时具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甲和丁组合,变量是温度,可以探究的问题是: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做出的假设是: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甲、丙两组中有个别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胚不完整或胚已死亡;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丙两组的多数种子首先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甲和丙组合,实验变量为光,得出的结论是: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5)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行。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培养皿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减少误差;
每个培养皿中均放置2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6)通过实验,应该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保存种子。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保存种子要在干燥(或低温)真空等环境中才能延长种子的保质期。
故答案为:
(1)3;变量不唯一;
(2)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胚不完整或胚已死亡;
(3)胚根;胚芽;
(4)光;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5)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6)干燥,低温。
12.【解答】解:(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变量应该是唾液,甲试管与乙试管要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
(2)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病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
(3)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转动⑦转换器可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若室内光线较暗,应选用凹面镜,直到白亮视野出现。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⑧物镜,避免损伤物镜和玻片标本。取一滴黄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4)盖盖玻片的正确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观察种子的结构要使用放大镜,借助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
(6)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因此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中,变量是二氧化碳。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甲装置内装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变蓝,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故答案为:(1)唾液
(2)接种前;
(3)⑦;①;碘液
(4)水滴
(5)放大镜;显微镜
(6)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13.【解答】解:(1)根据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E组加蒸馏水的作用是对照。
(3)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都放入5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5)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
故答案为:
(1)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2)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3)避免偶然性;
(4)抑制;
(5)尼古丁。
14.【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D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C酒精脱色、用清水漂洗叶片、A向叶片滴加碘液、显色观察。故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DBCA。
(2)图一B步骤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3)图一步骤C的目的是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图一中D步骤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5)图二中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量是叶绿体;A与B形成对照,唯一不同的量是光照。经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分别向叶片A、叶片B滴加碘液,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叶片B的绿色部分不变蓝。通过以上现象能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与叶绿体和光照有关。
故答案为:(1)DBCA
(2)形成对照实验
(3)酒精
(4)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5)叶绿体和光照
15.【解答】解:(1)本题是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因此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2)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共目的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排除取样面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如果要使这个实验更严谨,应该设置重复组,防止实验具有偶然性。
(3)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步骤②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给培养基接种细胞和真菌。
(5)C组没有在手心取样,目的是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
(6)针对本实验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假设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洗手能(或不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7)C组由于均已经消毒,理论上没有接种到细菌和真菌,因此应该是没有菌落生长。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故答案为:(1)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2)是;保护变量的唯一;
(3)除去实验中杂菌的干扰;
(4)接种;
(5)对照;
(6)洗手能(或不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7)无菌落;细胞核。
16.【解答】解:(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搅拌,模仿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搅拌模仿了舌的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0℃和80℃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都相同,因此①是2mL唾液。在0℃时温度低,
馒头碎屑不能分解,加碘液后②变蓝。
(3)、(4)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与A试管作为对照,则变量是有无唾液,加入的液体量应该相同,因此B试管应加2mL清水。针对此组对照实验做出假设: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5)D试管在0℃加碘液后的变蓝现象,A试管在37℃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
(1)舌的搅拌;葡萄糖
(2)2mL唾液;变蓝
(3)应加2mL清水
(4)有无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5)温度
17.【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干燥的粮食能保存很长时间,受潮的粮食却容易发霉。水分是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吗?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2)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B组面包,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本实验每组选取相同的4片面包,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4)一段时间后,A组面包表面(喷洒适量的蒸馏水)出现霉菌,B组面包表面(干燥)未出现霉菌,由此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水分促进霉菌的生长。
(5)青霉、曲霉都是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所以实验中发现,霉菌的部分菌丝能产生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落在面包上又能发育成新的菌体,霉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叫作孢子生殖。
故答案为:(1)水分;
(2)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水分促进霉菌的生长;
(5)孢子。
18.【解答】解:(1)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将三份落叶分别滴加①同量的蒸馏水,使落叶保持潮湿。为形成对照实验,甲组:将A落叶进行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乙组:将B落叶进行灭菌处理,②放在自然条件下(温暖的空气中);丙组:将C落叶进行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10℃的无菌条件下。
(2)甲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温度,所以他们想要探究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3)乙组:将B落叶进行灭菌处理,②放在自然条件下(温暖的空气中);丙组:将C落叶进行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10℃的无菌条件下。二者有细菌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4)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设置重复组。
故答案为:(1)同量;放在自然条件下(温暖的空气中);
(2)温度;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3)不是;变量不唯一;
(4)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19.【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金银花提取液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由此走作出假设: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就是金银花提取液。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所以表中的①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3)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该实验的不足之处:a培养皿中放置的滤纸片过少;b要重复实验,增强说服力。
(5)显微镜呈倒像,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左侧,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左移到装片。
(6)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的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金银花提取液
(2)细菌和真菌;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3)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要重复实验,增强说服力
(5)左
(6)成形的细胞核
20.【解答】解:(1)探究种子萌发与光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①向两组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无光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因此表中①应为无光,②应为25℃。
(2)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因此实验过程中选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的误差。
(3)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就要以光照(光照或黑暗)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都适宜且相同。
(4)实验的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萌发。说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
(1)无光;25
(2)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光照;相同
(4)没有影响
21.【解答】解:(1)实验提出的问题是连花清瘟胶囊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是否有效,要探究连花清瘟胶囊的作用,需要设置常规治疗组作为对照。单独的常规治疗组起对照作用。
(2)设置的对照实验变量是连花清瘟胶囊,为保证变量的唯一,除了此药物外,两对照组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
(3)治疗14天后,观察实验结果,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总体症状治愈率为91.5%,而常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2.4%,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总体症状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的常规治疗组。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连花清瘟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总体症状的治愈率。
故答案为:(1)对照(或对比、比较、作对照);
(2)连花清瘟胶囊;相同(或一致、一样);
(3)高于(或大于);
(4)提高。
22.【解答】解:(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甲和丙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
(1)(3)阅读表格可知,该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甲和乙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现象是淀粉不变蓝,得出的结论是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甲和丙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现象是淀粉变蓝,得出的结论是淀粉的消化需要唾液淀粉酶。
故答案为:(1)乙;丙
(2)唾液
(3)唾液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3.【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①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②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即③→[④]→⑤→[①]→②。
(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
(4)在实验步骤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可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故答案为:(1)④;①;
(2)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
(4)叶绿素;
(5)光。
24.【解答】解:(1)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外,有时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
(4)②在2个标签上分别写上甲、乙,分别贴在2套培养皿上,分别放入50粒苋菜种子
③甲放在不见光条件下,乙放在见光条件下。
⑤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是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高。
故答案为:
(1)子叶
(2)A
(3)温度
(4)②分别放入50粒苋菜种子;③甲放在不见光条件下,乙放在见光条件下;⑤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高